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国子监

(2023-09-24 21:16:47)
标签:

旅游

分类: 个人笔记
       上午从什刹海北门往南门行驶,经过了地安门外大街,看见了烟袋斜街特色商业街,可惜一晃而过,甚是遗憾。游览北海期间,贺旺发微信,给我们推荐了国子监和雍和宫等景点。正好,下午的景点还没有确定,而且我做功课还锁定过国子监。我们是由北海公园东门乘车向东北行驶到达目的地的。先是看到了雍和宫,向北西折,才是国子监。而我们进入国子监,却是从北京孔庙大门进去的。
      那就先说说孔庙。时至今日,虽然见过基座孔夫子的塑像,但是有名的孔庙,或者说正宗的孔庙,从来没有瞻拜过。这位师者的鼻祖,身为教师的我却是应该拜上一拜。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为中国古代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 

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宰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两侧排列着进士题名碑。 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璃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孔庙大规模修缮,民国五年(1916年)竣工。至此孔庙形成现有的规模和布局。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孔子儒学、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史料和实物。

北京孔庙建筑型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庙学相依,功能合一。整座建筑布局科学,由三进院落构成,三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第一进院落形成的前导空间为半开敞形式。第二进院落形成的祭礼空间方阔周正,由大成殿、东西庑、掖厅和器库等建筑构成,空间封闭、气氛严肃。第三进院落形成的后续空间面积较小,长宽不及祭礼空间的一半。

北京孔庙进士碑林共198通,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

大成殿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大殿内悬挂民国时期“道洽大同”之匾。大成殿内的礼器、祭器、乐器皆为祭孔大典及平时供奉所用,多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遗物,乐器有编钟、编磬、柷、敔、篪等。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院子里面的古柏也非常惹人注目:主干挺拔苍劲,或密布裂纹,或长满树瘤;虬枝盘旋而上,顽强有力……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碑亭
游国子监
   下面是
砚水湖。大成殿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一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因坐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一带的水线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浅而甘冽,称为满井。

相传,进京科考的举子们在孔庙拜谒孔子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便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清乾隆帝特赐名“砚水湖”。

游国子监

 进入国子监。再看国子监的介绍:

 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1] [20]

国子监坐北朝南,按“左庙右学”之制,东邻北京孔庙,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20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和敬一亭。附属建筑围绕各自的主体建筑分布

国子监(guó z 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

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

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进出国子监的主要出入口,是皇帝等统治阶级的专用通道,平时很少开启。大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门外东西各建有砖砌的一封书式撇山影壁,其正面建有一字影壁。集贤门内有东、西井亭等建筑,组成第一进院落。院子东侧有持敬门,与北京孔庙相连,是专供监生到北京孔庙拜谒孔子的通道。院子的西面有退省门,是监生入堂学习和国子监内任职人员出入的便门。

游国子监

  彝伦堂位于辟雍北侧,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九檁,后出抱厦,单檐悬山顶。堂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又称灵台或者露台、平台等,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之处。在月台的东南角设有日晷一部,是古代依据日形测定时辰的仪器,又称日表。西南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有赵孟頫所书的《乐毅论》石刻

  敬一亭位于国子监中轴线的最后部分,建筑面阔五间,明间檐下正中悬挂华带匾一块,上书“敬一亭”,是专藏皇帝对监生训喻之处。内有御制圣谕碑等7座。亭东为祭酒厢房,西为司业厢房,是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谕其副职司业的办公地 。

   太学门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大门,位于集贤门以北,面阔三间,坚额书“太学”,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还有一座御碑亭,内立“恭勒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碑 。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琉璃牌坊位于太学门内,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背面额书“学海节观”,均为乾隆帝御笔。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分列琉璃牌坊东北、西北角,各立石碑一块,东为乾隆帝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圆水工成碑记》汉文碑,西为满文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东西六堂位于辟雍的东、西两侧,各有房33间。东侧从南到北有崇志堂、诚心堂和率性堂,西侧自南而北为广业堂、正义堂、修道堂,每堂各为11间。作用是专供监生学习的场所,建筑外廊较大,可供监生在廊下活动。每座堂的正中檐下部位都悬挂有各堂名称的华带匾。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匾额:雅涵於乐

对联:

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

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

辟雍:辟,通""。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雅涵於乐:典出《雅·大雅·文王之什·灵台》:“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wu 乌):叹美声。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游国子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钟鼓楼
后一篇:游雍和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