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恭王府

分类: 个人笔记 |
结构
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
锡晋斋: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宅第时称为“嘉乐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庆宜堂”。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的真迹《平复帖》珍品,故改称为“锡晋斋”。七开间,前后出廊,后檐带抱厦五间。正厅的东西北三面是两层的楼,上下安装了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此隔断式样仿紫禁城宁寿宫,是明显的僭侈逾制。金丝楠木的室内装潢,用料考究,耗资巨大。名贵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艺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地面金砖是一种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配合金丝楠的精雕细琢,显得满目华丽。
后罩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后罩楼的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每个什锦窗的图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什锦窗,是因为当时和珅的藏宝数量数不胜数。这样一来,和珅在进去取宝物时,就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
独乐峰,位于西洋门北部,是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
蝠池
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种植榆树,每年春末,榆钱纷落蝠池。“福”和“财”共佑主人吉祥富贵。
“安善堂”北有一座假山,名叫滴翠岩。藏有康熙福字碑的秘云洞,就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假山顶是整个花园的制高点,顶上的建筑叫“绿天小隐”;建筑前面的平台为“邀月台”,是赏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