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是24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养生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到了冬至这一天,进补的最佳时机就开始了,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俗称为“补冬”。饮食上要多进食一些有温补效应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但万不可盲目“进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状态,达到平时适当的饮食习惯即可。同时,要注意固护阴津。
冬季偏于干燥,室内暖气取暖,此时人的阴气也相对不足,容易出现口干、便秘等上火的症状,适当补充一些具有养阴效应的食物,如萝卜、白菜、梨,可以达到滋阴的效果。”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