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之路,路在何方?
曾经,有一本杂志的名字为《大众摄影》。
当年,有图书阅览室的地方,必订的期刊,且将其摆在显眼的位置。笃定受众人追捧爭阅,且无论喜欢摄影技术与否。
手捧一本《大众摄影》,喜欢摄影的看其门道,研究摄影技巧,提高拍摄技术;不会摄影的看个热闹,一睹风景美图与美女,赏心悦目,过过眼瘾。
当年之所以称之为“大众摄影”,是因为当时《大众摄影》里,图片拍摄的对象,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工农兵为被摄主体。
而几十年后,在高档相机与智能拍照手机,满眼皆是的今天,我们称谓的“大众摄影”其内涵已经是:“大众玩摄影”。人手一部相机(手机)不是梦,真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尤其手机的数字摄影功能,无须任何调节的智能拍摄模式,让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只要指头能动,随时随地抬手就是一张大片。至于构图如何,姑且不论,就那画质,已然与小巧的便携相机旗鼓相当。最新的手机图像质量,更直逼曾经的摄影王者——单反相机,还有近年大火的无反全画幅相机。
玩了四十多年摄影的古稀玩家。曾经玩过120单镜头黑白胶片反光相机;135画幅黑色胶片便携相机;135画幅彩色胶片单反相机;200万像素的小数码相机;尼康1300万像素,准专业数码相机。直至退休后,才拥有了一部,年轻时梦寐以求的佳能半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两年后,升级为佳能数码全画幅无反相机。
摄影的路上四十年,一直是较为理性的发烧友,遵循快乐摄影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心情收益,快乐的感受。
但最近,尤其今年。看到较多的手机拍摄的照片效果,特别在南京东路,上海最大的几家手机体验店中的试拍后,让我有了转让家中全画幅相机的冲动,感觉相机摄影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感觉摄影之路,路在何方的疑惑。
我将体验店中试拍的照片,导入我的大屏台式电脑中。放大后的图片,细节纤毫必现,色彩、清晰度对比差异明显,尤其是人像面部,最考验相机的质量。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此番对比,又让我有了放弃转让相机的想法。因为在现今手机中,感光元件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单纯像素的提高,对画质来说意义不大。当然,对大多数,只是随手一拍的普通爱好者,一部最新的手机,已经足够满足百分之九十九的场景与需求。
但对图像质量有较高要求,有质量控、强迫症的我,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尤其是人像摄影。虽然现在相机的体积,重量较大,携带不便,但在少数时候,我仍然会携带专业的相机拍摄,满足对图像的高要求,和那爽爽的快门感受,还有我的相机我做主的操控自由。享受着摄影过程的乐趣,而非做一个只玩摄影器材,少有摄影基本知识的器材控。
所以,众人皆说,手机可以代替相机的时候,当一个人像摄影师,拿出一部手机,那怕是现今最高档的手机,给新人们拍摄婚纱照的时候,新人们可以接受吗?恐怕连路人都会惊掉下巴,连说不靠谱。更有人用手机拍摄月亮,试问天文台是否也要购入几部手机!此说只是调侃一下,不必当真。
相机摄影还能玩下去吗?
我还要保留沉重的相机吗?卖与不卖,我在彷徨,我在迷茫。心中念叨:摄影路上的齐天大圣,前路在何方?
展望未来,是否能出现一部,体积如手机一般,甚至更小,但画质远胜专业相机的摄影器材。我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用激光全息摄影技术,抛弃笨重的光学镜头;在AI人工智能摄影的加持下,减少对感光元件体积的依赖。也许,二十年后,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彼时,拥有一部画质超高而小巧的相机将不再是梦!
我很期待,但时日无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