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5日

英美文化研究者胡明督在《美国主要禁酒组织在禁酒中的作用》一文里描写,“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大量移民和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一大批中心城市随之形成。美国城市中酒馆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加。
到了1909年,城市中酒馆的数目已达到了平均每300人拥有一家酒馆。大量酒馆的存在助长了酗酒之风的蔓延,许多酒馆为了和同行竞争,甚至通过提供色情服务和赌博场所来招徕顾客,成了藏污纳垢之所。酒馆被大众视作城市罪恶的橱窗,对社会安全的公然挑战。”
随着公众禁酒呼声的兴起,一些宗教组织逐渐开始回应这种公众禁酒情绪。 19世纪20年代,北欧一些国家和北美一些虔诚的新教徒认为饮酒违反教规精神,因此呼吁通过禁酒法令,而在这个时间正是妇女参政的呼声兴起的时间点,一些 在政坛上刚刚展现头角的妇女力量大力支持抑制酒类消费。
禁酒组织反沙龙联盟的联盟的成员接过了呼吁禁酒的接力棒,他们大量参与各州议会以及参众两院的选举,逐渐推动了联邦禁酒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最终联邦禁酒令随着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于1919年1月16日通过。酒类的生产、销售、运输、进口以及出口全部被禁止。
但是禁酒令其实却并不成功。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在,因此这个法案刺激了大量地下酒庄的买卖。另外,各种酒类源源不断地从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走私而来。政府部门无力追查,造成了这个市场更大程度的混乱。
禁酒令在大萧条期间最终被取消。一位叫做Pauline Sabin的共和党认为“禁酒令”其实让美国成为了一个虚伪的国家,而且这个法令本身不符合任何法治的精神。她相信酒业的高税收将会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同 时也会降低团伙犯罪率。 她在共和党内寻求支持,却发现她的同党对此不屑一顾。最终她联合民主党促成了对禁酒令的撤销。
1933年12月5日,禁酒令的撤销伴随着美国宪法第二十一修正案通过。虽然禁酒令撤销了,但是对“酒类”的特殊管理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为什么酒的牌照要单独申请, 而酒的税收也要单算的原因。这表明了美国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对青少年行为管理的态度。
(本文作者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在读,资深媒体人,《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作者。现居纽约。)
http://s3/mw690/ae5a1f11td4f574630452&690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