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六)
(2017-01-10 11:16:41)
标签:
健康教育 |
分类: 身心健康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六)
一类学生是“想学学不好”,感到为学习而困扰,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不高,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又时常招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批评,讥讽和嘲笑。自信逐渐散失,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这类学生的家长对学生也欠关心,根本不关心他们的学业,或只关心成绩。一旦学生考试失败,则大加指责,使学生陷入“学不好,不好好学,厌学”的恶性状态。
应对:教师要克服偏见,“偏爱”这类学生;要努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有进步即加以热情的肯定;适当降低对这类学生的要求,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他们的失败,加以指导和分析,少批评,多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进步充满期待,从而努力进取。
第二类学生是“想学好但不愿学”。即从动机上,想得到好成绩,对学得好的同学也充满羡慕。但他们惰性思想严重,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缺少进取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过分地追求接受知识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还想回到幼儿园、小学时的“游戏教育”和“愉快教育”中去,不能努力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面对激烈竞争和自己不利的地位,直接感觉到学习实在是没意思、没必要的事情。
应对:帮助他们认识这些专业课的重要性;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通过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锻炼,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坚信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学好的;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以生动的事例感染学生,以诱人的目标引导他们,使他们坚信,“我要学,而且只要我认真学,我也能学好”。
第三类学生问题严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把老师同学不放在眼内,学业不良,长期在纵容无序的环境下生活。养成以我为中心,有恃无恐,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态势。
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
应对: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针对这类学生精力旺盛,喜欢活动的特点,教师应当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开拓他们的兴趣领域,增长知识、调剂生活;另一方面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用于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