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孩子患“自卑心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孩子的分辨是非及行为控制的能力还比较弱,有难免会犯一些所谓的“错误”,但这些错误并不可怕,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是很正常的。可怕的是,我们有的父母不能正确地认识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致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过份的苛求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要求过高,经常指责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总是觉得孩子在好多方面的表现不如已意。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伴随自己成长的经常是一些挫败感,这样孩子很容易会觉得一事无成,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二、盲目的攀比
有的父母有时会为孩子设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眼时看到的也多是孩子的不足,还常会盲目地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甚至在比较中导致自己内心失衡,于是经常责骂训斥,讽刺挖苦,导致自家的孩子越来越自卑。
三、过多的包办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以至玩什么玩具、交什么的朋友等细枝末节,都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包办代替,不给他们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无形中产生自卑心理。
四、过度的示弱
有的父母遇事经常毫无无主见,甚至缺乏自信,在处理好多事情时总会表现出“不行”,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地成长,便会学习模仿,最终形成“大人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之类的自卑心理。
五、过狠的蛮暴
受过去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已经早就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的景响,教育孩子时动辄仍是蛮横粗暴、棍棒相加。其实“棍棒教育不仅不能使孩子受到正面教育,而且会使他们直觉上以为自己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防偏纠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消失;但如果父母不注意不重视对孩子已表现出的行为进行调控,有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自卑行为表现时,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达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做到对孩子不一味地责备、训斥,同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独立“闯世界”。只要孩子有了成功和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就及时对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