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大门外的桃花)
这次回乡下最大的感觉就是农村变美了:清洁宽敞的街道,整齐划一的绿化带,随处盛开的春花、衣着鲜亮的妇女儿童、端庄气派的新住宅……人们去地里干活的交通工具也都变成了机动三轮和电动车,总之,原先那个落后、脏乱、贫寒的旧农村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交通畅达的新农村。
吃饭的时候和亲友聊天,发现他们饮食习惯也变了,以前一定是大鱼大肉,酒足饭饱才行,现在大家在一起探讨的就是吃什么更健康。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少吃油、少吃肉、少喝酒、少吃盐、少吸烟,可见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大幅提高了,已经开始为营养过剩发愁,也更注重保健了。
好操心的大姐从来不放弃表达爱心的机会,知道我们清明节回来,提前一晚又给磨了全麦面和杂面,说吃这个不好闹毛病。别小瞧这几斤杂面,姐姐说里面有七八样杂粮呢:大豆、黑豆、红豆、芝麻、花生、核桃、玉米、麦子,我天,这该多麻烦啊!好在大姐家开着磨坊,自己用起来方便,只是这份心难得啊。
大姐不止一次地跟我炫耀说她单独留出的二亩地是专门种自家吃的粮食蔬菜,不上化肥农药,只上点农家肥,不管产量高低,自己吃起来放心,健康要紧。我感叹六十岁的大姐这么有见识了!说到这里不禁想多说一句,既然农民都有这个意识了,为什么国家不能出台个政策,鼓励绿色种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收购价格,这样国人的饮食安全问题不就会有所改善吗?人微言轻,自己的这点小感慨也就当自言自语吧。
邻居的一个嫂子问我:“妹妹,你说农村好还是城里好啊?”我说当然是农村好啊,你看这空气、这太阳、这些树,再说咱这里的水也好啊。邻居嫂子开心地笑了,农村人唯一没有明显改变的就是自卑心理,始终认为农村人被人瞧不起。其实这也是个普遍现象,但究其根源并不全因为居住在农村,而是因为他们的一些思维习惯、处事方式等等——当然大的方面还是医疗、教育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缘故,所以人们才更向往城市。但任何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在的这种改观已经很令人惊喜和向往了。
晚上,路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村东边的文化广场热闹起来了,衣着时尚的姑娘媳妇也和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她们很多也是染烫的黄头发、穿着黑色紧身裤、小裙子,脸抹得粉白,看起来很漂亮。场外有老人、孩子和收工的男劳力们笑嘻嘻地围观着,令人感到农村的夜生活也是这样祥和美好。如果不是干活弄一身灰,我真想也加进这个欢快队伍,不会跳,跟着比划比划也是好的。
当前有个热门话题叫“留住乡愁”,其实乡愁就是乡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在我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换,乡情是永恒的,乡村是不会消亡的,她会变换成另外一种面目和内涵,以更美好的方式留存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