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未醒,朦胧中隐约听见断续的敲门声,迟疑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芳邻赵姐一脸喜气地站在门外,手里还拎着一个方便袋。见我开门,赵姐赶紧打开方便袋说:你看,新鲜的的荔枝,儿子从广东带回来的,你尝尝好吃不。原来,赵姐在广东工作的儿子刚刚回来了,带回来两纸箱新鲜荔枝分赠亲友。这份礼物可是很珍贵,这么远的路程,不好带呀,还给我这么多!我感动地收下了。
说真的,对荔枝的了解最初是缘于初中课本学的当代作家杨朔的《荔枝蜜》、还有我国当代著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当然,有两首大家都熟悉的诗也对荔枝的美味进行了侧面的佐证,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还有一首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惠州一绝》。原诗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据说
此诗第四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中收录的是:“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中是:“总教长作岭南人”。不论哪种版本,都极写了东坡先生对荔枝的喜爱,竟然可以抵消被贬谪的屈辱和痛苦,乐不思蜀,可见荔枝极大的魅力!
虽是相距遥远,但我并未对荔枝产生特别的向往之情。及至后来真的尝到荔枝,觉得并不像文中说得那么美味,甜中似乎总带着一点怪味,当时心中很奇怪,荣宠万千的杨贵妃和才华盖世的苏轼竟然爱吃这种怪滋味的东西。
坐到桌前,打开塑料袋,才发现这荔枝比我以前吃的新鲜、个头大,当然,果肉就更加肥厚滑嫩,颜色雪白,呈半透明状,吃到嘴里,特别的清甜多汁,果然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竟然住不下嘴来,看来什么水果都是原生态的好啊!此时才发现,我还真是误解了美味的荔枝了。
吃着甜美的荔枝,我一方面感念赵姐的慷慨和盛情,一方面又感叹现代交通物流一日千里的神速,让我一个平头百姓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杨贵妃的待遇,幸福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