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一样的端午节(下)竹映幽径
(2014-06-04 17:40:45)
标签:
文化陶南别墅端午节诗人节 |
分类: 随笔 |
说到历史文化,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神话传说、史书典籍、文物古迹,字画古董等等,的确,这都是历史的载体。
记得有一次听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收藏的讲座,有一句话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大体意思是说:现在的全民收藏热,人们更多的看重的是收藏品背后的增值保值功能,而实际上给人带来深层次快乐的不是藏品的经济价值,而是蕴藏在收藏品中的文化,我们享受的不是价值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是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一定是他一生收藏最深的感悟!人对着一沓钞票和对着一件精美的藏品,感觉是不同的。以宋瓷来说,她那秀雅的造型、温润的釉色,虽以最朴素的妆容示人,但看过之后,却一代代、一遍遍让人怡然心醉,即使朝代更迭、时尚变换,而她以长美长新的魅力定格在历史里,每一次回望,她那璀璨的光芒都会让你眼前一亮。
对眉园,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她雕饰中的图案、文字、造型在我心里都有了生命的律动,让我在朦胧中走近先贤的精神世界,去体悟他们对人生、对世界、对自身的感悟和期待。
今年五月中旬,端午节前夕,衍忠兄发出简单的信息,邀请去年同游陶南别墅的原班人马(王庆吉、杨延顺、武文斌、冯伟、梁圣君、王新华、王斐、张明辰和我共计十人——以年龄为序)端午节再聚陶南别墅——也许是人到中年吧,人都有怀旧情结了。这个邀请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响应,我想这应该归功于陶南别墅独有的魅力吧!有感于兹,一向文思迟慢的我笨鸟先飞,提前作诗一首,来表达我对发现、宣传陶南山馆一年来所取得辉煌成绩和老友重聚的欣喜之情:
七律
似水流年又一轮,甘霖洗却百年尘。
花园香径邀新客,山馆雕梁迎贵宾。
王谢旧堂归燕少,杨家古苑驻车频。
陶南春色原如海,醉倒几多寻梦人。
由于我总是在格律上出错,所以几乎每次发诗都要请教衍忠兄指正把关。衍忠兄素以才思机敏著称,很快就步韵奉和一首,全诗如下:
七律·端午诗人节再赴眉园
华发悄然增一轮,榴花依旧咏霜尘。
怀开笑纳无凡客,意满诚邀俱上宾。
故土不嫌光顾少,乡柯常惹梦思频。
眉园诗蕴博如海,就此面询杨大人。
下面两首诗是后来在王庄镇座谈时才欣赏到的:
百忙中的圣君亦作诗一首,打印了出来,在座谈时给大家传看,以助雅兴:
眉园韵
归瓻斋中花自梦,故人长忆凤珊缘。
黄莺三唱厅堂古,图册千年纸色鲜。
轩小久蕴书砚醉,榭高深秘翰词玄。
诗逢盛世风声劲,更喜今天端午烟。
注:杨保彝,字凤阿,夫人王少珊。别墅堂号归瓻斋。
感于网友言泊远先生的乡情一片,王老师特意将其诗作抄录红纸之上,高挂共赏。佳作如下:
奉和桃源笠叟诗
锦簇芳园古镇南,百年沉寂旧痕鲜。
秦砖馆阁藏儒法,汉瓦霜风护墨玄。
十叟挥毫惊暮雨,三更泼墨点晨烟。
遥知昔日诗人会,佳话兰亭曲水缘。
端午聚会时,庆吉老师写成三幅诗作和两幅对联挂在墙上,(其中一首是黑龙江网友言泊远的佳作)一是烘托气氛,二算是抛砖引玉吧,以应诗人节之名。游赏完眉园,在饭店就餐时,诗人武文斌很坦率地说他觉得衍忠兄的诗更好,有感情——想像着写诗谁不会呀,有真情才是最感人的,我赞赏文斌兄的坦诚和观点——当然,此是后话。
酷暑刚过,迎来难得的清凉。此行除了原来的十人以外,还邀请了三位实力派的诗人和地方文化学者孔庆珍先生一同前往:三位诗人是著名诗人顾全、王德席、马立强,值得一提的是顾全先生刚出了一本精彩的诗集《初熟的果子》不仅诗写的凝重深刻,含蓄优美、 雅俗共赏,还是花园村的女婿;马立强先生是陶南别墅旧址的发现者之一,也是新书《藏书胜地陶南别墅》的编委,并为此书写了一篇很有分量和知识含量的序言。被朋友称为中国诗坛大衣哥的最年轻的德席刚刚出版诗集《泥土灯盏》并加入省作家协会,都是肥城文化界的翘楚。还需一提的是衍忠兄温良贤淑的夫人张衍玲女士不辞辛苦、自驾新车接送新朋老友……在肥城各位诗家学者耀眼的光环下,我这个外乡人好像站在一个大屏幕前,欣赏着上面精彩的影像。
七律·再聚端午
去岁今朝若梦长,再寻故地赋连章。
松窗聚酒传诗蕴,竹壁闻风渲墨香。
一部新书高谊举,百家才俊美名扬。
相谐还是眉园韵,邀醉年年共此觞。
注:松窗、竹壁,取自陶南别墅两块砖雕。
快马未加鞭也是快马,转眼之间亦做奉和:
端午重聚陶南别墅——步韵和桃源笠叟
启凤离山巢舍在,飞鸿片羽不成章。
慧心幸有绣娘手,经纬重连青史香。
笠叟首倡高义举,父兄襄助美名扬。
诗家从此赋新韵,为有花园共举觞。
注:《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爰名吾門前之山」曰伏鳯山(原名啟鳯),新種之樹曰種字林,堂曰厚遺堂,齊曰歸瓻齋,而」總其名曰‘眉園’”。
两位的诗作分别以眉园韵、赋新韵结尾,并佐以浓浓的酒香,至此,我由衷的感叹,今年的端午节果真已超越了我记忆中的鸡蛋、粽子、龙舟,而成了实实在在的诗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