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一样的端午节(上) 竹映幽径
(2014-06-04 12:01:16)
标签:
陶南别墅眉园韵端午节诗人节 |
分类: 随笔 |
不一样的端午节
遥远苦寒的东北,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一直是蛮荒之地的代名词,大清帝国的皇帝甚至也经常用流放宁古塔来惩戒在他眼里犯下大罪的臣子们——扯远了,我想说的是,端午节在东北,文化氛围并不浓厚,许是我见识短浅吧,在我心里,端午节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吃鸡蛋,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晃我已离乡二十多年,也许,故乡的端午节也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吧?
山东不愧为礼仪之邦、诗书之乡,文化氛围要比我的北方浓的多,最深切的体会,要从去年和今年的端午节说起。
去年春天,先生买了轿车,驾驶的较为熟练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邀请我曾经的芳邻和恩师王庆吉先生和连英师母出去游玩,鉴于庆吉老师执着酷爱历史文化,我的意思是邀请他们去萧大亨墓,我想王老师肯定会很愉快的答应的。没想到老先生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咱去杨家花园吧,那是衍忠的老家,不是刚发现了陶南别墅(也叫眉园)遗址吗。人家光帮咱弘扬左丘明文化了(王庆吉先生是研究左丘明文化的专家),咱也应该去弘扬弘扬人家的家乡啊!王老师所说的衍忠就是肥城民营企业家杨衍忠先生,网名桃源笠叟,既是事业有成的商家,也是造诣颇深的格律诗人,曾写过多篇赞扬左丘明的精彩诗文,同时也是我写格律诗的老师。
我有几分犹豫的打通了杨兄的电话——一怕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干扰,二又怕被推辞冷了王老师的一片热心,没想到杨兄听闻这个建议以后,热烈响应,马上邀请了文史方面专家学者一行十人,约定在2013年端午节那天探访陶南别墅,也开启了我在端午节的第一次文化之旅。
此行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陶南别墅厚重的底蕴和那些精美的雕刻震得我“头晕目眩”,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回家之后,心绪难平,于是用拙陋的文字分三次写了一组游记性质的散文《身边的精彩——肥城王庄镇杨家花园陶南山馆雕饰欣赏
站在诗歌的角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兴滔滔的衍忠先生此行之后随即创设了“眉园韵”,(即以 南、鲜、玄、烟、缘为韵脚)并依韵赋诗,引得诸位诗家纷纷唱和,这里只摘录最早唱和的几首:
七律
海源别墅问陶南,岁月尘封一朵鲜。
画栋雕梁彰底蕴,勾檐凿壁隐机玄。
诗书阁里经年雨,福寿园中过眼烟。
百禄加身终是梦,独留老榭诉前缘。
重游王庄镇花园村
山馆昔曾锁陶南,眉园端午合欢鲜。
莺飞隆脊觅潜蕴,鼠凿空壁隐机玄。
书去厅堂风尘雨,文来轩榭化云烟。
子孙宜尔神州梦,在集诸贤话宿缘。
初游陶南别墅一首
端午时节临陶南,天朗气清百花鲜。
古色古香觅古韵,砖墙砖雕隐砖玄。
辉煌不再倾盆雨,蓝图重绘台儿烟。
但愿理想不是梦,再续花园藏书缘。
百年旧址此生缘,长恨清愁入柳烟。
花鸟有神祥瑞兆,柱梁无语吉言玄。
浮尘半掩彩犹在,隔世残存墨更鲜。
莫怨风摧春事尽,书香遗脉起陶南。
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之后,在杨衍忠、杨延顺及花园村的热心人士慷慨捐资和大力协助下,半年之后,由地方文化学者梁圣君、孔庆珍主编、文史委主任冯伟全程把关的《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正式出版了。至此,陶南别墅沉寂百年之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有了更广泛的知名度,受到社会各界和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
2013年的这个的端午节,眉园在告别她的旧主人一个世纪后又重新入诗,而我的端午节,也第一次和诗连在一起。(待续)
附言泊远先生赠诗:
端午眉园唱和情,新词雅韵柳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