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阅读手记 《顾城哲思录》
(2012-11-13 17:30:15)
随意浏览《顾城哲思录》,看到他写有关于书的文字,恰恰印证了我近期的感受。他说:“书并不能告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因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我不可能因为书而知道它。”
顾城说的“知道”,其实是“懂得”。
他说,开会时曾听到,王国维把叔本华给翻译错了,但是,顾城自己认为,王国维的翻译在精神上是没错的,王国维和叔本华有共同的精神。就像这个窗子和那个窗子透进来的光,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天上的光。翻译具体的字句可能读法和理解不一样,但是就在那一瞬,因为他们有了共同的精神,就“懂”了。就像是顾城自己,在遭遇精神崩溃的时候,就懂了梵高的画和惠特曼的一些诗。是真得“懂”了。
懂了,就是在生命体验里真正经历过,体验到了,并且明白。是贯穿了整个身心的透彻。
而最近在心理治疗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为自己提炼出来的词语是也是“懂得”。顾城说他看书总是一般性的浏览,“忽然一些字就特别清晰起来,我一看,正正地印证着我的想法”。我同样在浏览《顾城哲思录》时,印证了我的“懂得”。
这是很多人知道但是做不到的原因。有人说:“我知道要爱惜我自己,可是我做不到。”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懂自己。
而当他通过心理治疗或是其他方法解除了对焦虑的防御,鼓起勇气重新进入情感漩涡,当他痛苦过、狂笑过、震怒过,这些情感就会变成是他自己的一部分,而不再造成威胁;至此,他才可以真正调整自己的一些不合适的观念,或是“放下”某些不会再实现的期待;他可以实现自己深层的渴望,强烈感觉到自己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变成为他在现实生活中前进的动力;至此,他才会懂得自己,至少是透透彻彻的懂得了一部分。真正懂得了,才会真正的包容,接纳,才会发自内心的疼惜。
而我们的知道,只是停留在头脑层面的,隔着厚厚的防御机制,隔着深深的湍急的情感河流,所以,我们做不到,或是做了也是勉强的,感觉并不好。
这里最关键的难点在于如何穿过防御机制和情感河流,这是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原因。也是最考治疗师的功底所在。因为如果治疗师自己难以面对自己的这一部分,治疗师自己没有穿过防御机制和情感河流的经验,是不可能帮助来访者走到那里的。因此,治疗师这一辈子的最重要功课之一,便是懂得自己。
顾城说他自己读的书比较少,因为他一辈子都在生命中体验。(在这里,我想到最后他杀死自己的妻子然后自杀。)不敢妄自揣测什么,也许他陷入自己生命的涡流中无法自拔吧。
我自己是超级喜欢读书的人,借助广泛的阅读,我可以借机深入的并且触类旁通的思考。
参加一个高级培训,培训的项目超越了一般治疗技术的指导,而着重强调治疗师对自己的运用。看到在场每个人,不管有多深厚的资历,多强的理论基础,多牛的治疗背景,都在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跌跌撞撞的蹒跚行走。
在真正对自我生命的体验里,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是婴儿,还是儿童。
环顾着我蜗居里的书墙,我想,这是补足我生命经验的途径吧。每一本好书都是有生命,有呼吸的。读书就像我和一个人在交往。读书拓宽和磨砺了我的头脑。我从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中,会找到彼此的证明,也会发现它们微妙的不同。而我的思维日渐宽阔,日渐清晰。于是,我看到了很多树木生长起来,它们的根系彼此交叉,它们的树冠轻轻碰触。这种感觉很棒。
书本增强了我的安全感,也增强了我的勇气。
因为在体验到类似的感觉时,我早已在某本书的某处读到过。而我知道要有勇气,勇气是创造的开始。有些时候,我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证明曾读到的某句话适合于我,有些时候我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证明某句话不那么适合。
最近买了莫言的散文集,读了无甚感觉。同时买了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挪威诗人的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全集。随意翻起一页,读了几句,防备不及得泪如泉涌。我想此刻,我透过了他的诗,“懂得了”自己这些年的奋斗、成长、挣扎和不容易,从此,我更加珍惜我自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