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韵语”教学简介2019.7
(2019-07-18 08:16:12)小学“韵语”教学简介
“韵语”教学是国家和辽宁省“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总课题:“韵语”教学的全称为:“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它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优秀校长、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兆臣同志,于1980年开始研究与实验,在全国首创的一项小学高效率语文教学新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韵语教学于1986年由东港市教育局组织在东港市进行推广实验,1988年由丹东市教育局组织向丹东地区推广。1994年获“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特等奖;1995年一次性成功地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并由中央教科所组织向全国进行区域性推广;1998年被丹东市教委正式命名为“姜兆臣韵语识字教学法”;1999年由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向全省推广;2000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部召开“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韵语识字被认为是当前全国较突出的一种快速、高效识字法,并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向全国推广;2001年6月20日,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韵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韵语教学向国际推广。《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及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相继多次报道了“韵语”教学的成果。《中国教育报》于1998年7月15日和1999年3月29日曾用整版的篇幅进行了专题报道,并于2000年7月4日和2001年7月3日各连续一个月举办了推广“韵语”教学经验的专栏,大力向全国推广。“韵语”教学曾获辽宁省“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教育部立项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和“十一五”总课题。获国际汉字教育科学化特等奖,曾获三项国家专利。“韵语”教学能如此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重视,能得到全国众多实验单位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是因为它对发展儿童的整体素质有其突出的作用。它不仅科学实用,而且操作简单,特别是效果显著。中央教科所,辽宁省教科所等有关科研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对韵语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认为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对素质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韵语教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突出效果,是因为:
一是以人为本,激发动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动力才能主动学习。韵语教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首先端正理念,以人为本,聚焦目标,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设定了各个年级,每个阶段以及每一项学习内容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是以读为根,遵循规律,具有学科的先进性。有规律才科学,才有效率。韵语教学是运用快速记忆的规律进行快速识字,尽早地进入阅读。根据阅读的规律进行自主积累阅读,有效提高了理解概括能力。特别是根据读、说、写迁移规律,将读说写有机结合,使教学有规可循,化难为易,快速高效。
三是以果为准,运用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模式才有规律。韵语教学经过30多年的实践,以实际效果为标准,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识字、阅读、作文等科学实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模式导学,强调“系统概括,模拟讲授,整体积累”,方法具体,操作简便,在普通的教学条件下,运用韵语教学模式,都可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韵语教学是以自主阅读为核心的,30多年来一直强调尽早阅读,大量阅读。到“十一五”时已发展为“阅读教育”。认识到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绝不能只是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应该怎样教,怎样学才能真正有效。教学必先教育,激发内在动力,学习必须自学,探索内在规律。
韵语教学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实践,不断促进发展与时俱进的一种小学语文高效率教学。3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目标,两点认识,三项措施。简称为,韵语教学一,二,三。
一个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叶圣陶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韵语教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失时机地发展语言思维。聚焦于读说写,核心是自主阅读。
二点认识:
1、教学必先教育,激发内在动力。
理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要以人为本,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并非方法,而是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
教师的教学效果并非知识与能力,而是取决于认识,是否真正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放在首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要的也并非方法,而是取决于内在动力。学生没有内动力,不爱学,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材,再好的教法,全都无效。最有效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自己会学习,爱学习,牛不喝水强按头的结果只能是徒劳的。持久的内动力,在于目标激励,兴趣吸引。韵语教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努力,努力就有成果,有成果才有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享受自己成功的体验,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2、学习必须自学,探索内在规律。
有效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实质。教师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学习的实质是自己学会学习。简单说就是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即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个体内心的一种体验,所以,必须通过自主阅读自己感悟。自学的前提是阅读。阅读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也是终生学习的基础,最基本的是学生自己看懂教材。
世上万物皆有规律,学习就是探索规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遵循规律,才会学习,才有效率。各学科都有其各自的规律,只有循其规律教学,才会真正提高效率。
韵语教学强调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最根本的就是使学生自己能读懂教材。所以,强调教师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尽早教会学生自己看懂教材,就是尽早自主阅读。只有自主阅读,才能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目标、 兴趣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动力的源泉。目标明确,就会积极努力。
韵语教学以自主学习为总目标,每个年级又聚焦为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反馈目标:
一年级:尽早阅读(培养兴趣),
六年级:个性阅读(思维创新)。
各年级的具体目标和反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与读写背记录表落实到每个单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家认为:“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顽强的入迷。”有了明确目标,学生爱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兴趣。
兴趣来自初始成功体验及对内容的理解。对感知内容理解得越深,越熟练,就越感兴趣。而理解取决于阅读。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就是阅读理解。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若学生入学后长时间不会阅读,自己什么都看不懂,就将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厌烦学习,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这是最可怕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其理解能力强,学习兴趣浓。
2、比较概括,探索规律,培养能力,使之会学。
爱学在于兴趣,会学在于方法,只有会学习才能爱学习。韵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取决于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思维的基础。凡有学习,必有概括。一切学习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知识的迁移就越灵活。韵语教学特别强调比较概括。
概括是掌握规律的基础,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概括过程。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发明创造,就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凡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核心是规律。
世上万物皆有规律,只要抓到规律,一切都变得简单。要取得高效率教学就必须遵循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的教学规律)。规律的体现形式是模式。教师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概括规律,总结方法,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韵语教学强调在概括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较。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比较也是理解和感悟语言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阅读中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内容推敲、揣摩的过程,不但可以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更能深刻领悟到语言中的意蕴情趣,同时学到作者的写作技巧,特别是通过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概括出实质。
韵语教学强调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六步自主阅读”模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滔滔不绝,微言大义。强调系统讲解,比较概括,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索规律,形成能力,使之会学。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积累不仅丰富知识,特别是在积累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注意力,记忆力,锻炼毅力,形成习惯。有丰富的积累,才能灵活迁移。培根说:“一切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记忆。”记忆乃智慧之母。
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突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高效的自主学习,取决于有效的学习迁移。迁移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优途径之一,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实现“教”且为了“不教”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韵语教学特别强调整体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训练专注力,记忆力。确定了每个学生每学期积累的具体目标,并及时反馈鼓励,促进迁移。采用“六步迁移写作法”训练语言综合发展能力,写作不仅是发展语言的综合训练,而且是训练学生创造力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人的成功取决于语言能力,而积累阅读,迁移写作是发展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积累阅读,迁移阅读,训练专注力,形成毅力,使学生能勤奋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一个表,即:读、写、背记录表:
|
||||||||||||
序号 |
阅读题目 |
字数(万) |
时间 |
备注 |
写作题目 |
字数 |
时间 |
备注 |
积累题目 |
字数 |
时间 |
备注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二个本,即:自学笔记本,日记本。
三个模式,即:韵语识字模式,自主阅读模式,迁移写作模式。
一、关于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即运用韵语的形式进行识字,是一种快速识字法。它之所以速度快、效果好,是因为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是既精炼又通俗的韵语识字。
韵语,指合辙押韵的文词。从歌谣、诗词、对联到歌词、戏曲台词等,都是运用了韵语的形式。它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节奏鲜明,语言精炼,容易引起兴趣和注意,便于记忆。韵语记忆是一种快速记忆法。
韵语既有速记性,又具趣味性。韵语识字的每一篇韵文短小精练,上口有趣,既便于快速记忆,又利于复习巩固。
是具有适当密度的集中识字。
实践证明,科学的集中识字是一种有效的快速识字方法。韵语识字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适当密度生字的集中识字。经验证明,每篇韵文的生字密度只有适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韵语识字的每篇韵文都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精心设计了各项权重比例,以保证其最佳效果。
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阅读识字。
经验证明,要取得理想的识字效果,就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韵语识字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的集中识字,并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它既有集中识字快速的优势,又具有阅读识字易理解的效果。
是在童话故事中的趣味识字。
韵语教学认为,儿童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因此,韵语识字充分利用“奇特联想”等方法,始终以趣味性为主线。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心理特点,韵语识字的韵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为主,其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其情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由于韵语识字课文内容趣味的强烈吸引,使其乐于学习。
是先识高频字的捷径识字。
所谓高频字,就是一般书报中出现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有关研究认为,最常用的字,即“高频字”,前200个的覆盖率竟达47%,若先学10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这可以说是识汉字的一个捷径。韵语识字先学“高频字”。这样,既能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又能尽早地进入阅读。
是先整体后部分的组块识字。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是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因此,要想让儿童取得理想的识字效果,就不能用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去教儿童。韵语识字就是根据儿童的整体性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的。采取组块整体输入的教学方式,通过定位联想,很容易就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
是利于巩固的定位联想识字。
识字无非是记忆,记忆依赖于联想。要快速识字,就必须进行快速记忆,定位联想是一种快速记忆法。韵语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快速记忆的原理进行识字,使识字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有利于生字的巩固。儿童识字的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生字的巩固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的复习巩固应是有书、有作业或是在别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而韵语识字则不然,学生可以通过定位联想迅速想到此字在某课某句中的位置,使之重现,得到巩固,因而使识字效果能得到较好保持。
是抄写对照的高效识字。
适当的抄写是巩固生字的有效方法。韵语识字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大量阅读加深理解和巩固生字外,还将识字与写字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教学中采用了尝试默写对照的方法,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听写训练,就能自然地使学过的生字逐步达到会听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保证了识字的效果。
是先认后写的快速识字。
韵语识字按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实行先以认读为主,先认后写,多认少写,逐步达到掌握的策略。这样,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习负担,大大地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使儿童尽早地进入阅读,有效地激励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之爱学。
是与读写密切结合的应用识字。
最有效的学习是应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不仅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韵语识字为了把所学的字能及时在读写中得以应用,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在写作中识字,读、说、写有机结合。韵语识字的韵文既通俗易懂,又都有一定的语意跨度,学生在理解韵文内容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课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口述一篇想象作文。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使所识的字在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应用,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识字、阅读、写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这就自然地形成了“复线型”“韵语识字模式”,不仅使学生尽早地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关于韵语阅读。
韵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追求“尽早阅读”,“自主学习”。尽早阅读是关键,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因为尽早形成了阅读能力,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兴趣,有动力,爱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如果阅读能力形成得晚,上学后长时间什么都看不懂,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这是最可怕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则理解能力发展得快,其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才能爱学习,这是最重要的。
为了尽早阅读,改革了写字教学,以往因学生写字质量差,速度慢,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韵语教学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采取三分格部件定位法,只指导15个典型字,即可让学生掌握写字的规律,学生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是目标,自主阅读是核心。自主阅读是各科学习的基础,特别是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形成得越早越好。韵语教学运用“六步自主阅读模式”,能使儿童入学一年可阅读普通儿童读物,入学二年就能独立阅读一般书报。三四年级可独立理解课文,五六年级可完全自主阅读。韵语阅读的突出特点是:
1、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各个击破,形成能力。
2、以自主阅读为核心,独立专注思考,整体系统概括,形成具体模式。
3、大量积累,灵活迁移。精读略读结合,课内外阅读结合,读说写有机结合。
三、关于韵语写作。
1、重点突出,方法具体。
韵语教学的写作不是围绕题目来训练,而是围绕写作能力,先聚焦整个小学的写作目
标,突出训练点,循序渐进进行突破训练。不但训练目标明确,而且还指明具体的写作方法,既有明确的重点,又消除了写作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成功的愉悦,有效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会写作,爱写作。
2、循序训练,培养能力。
写作是一种能力,而写作能力并非以言语多少为标准,也不是以说话长短为序列。韵语教学把整个小学的写作以发展语言能力为序,按“写清楚”、“写具体”、“写波折”等进行循序训练。聚焦为120个训练点,每个年级每学期10个重点,每个重点都有具体的写法指导,按低中高年级,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连点成线,使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掌握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例文引领,读写迁移。
韵语作文采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遵循各年龄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进行科学化的循序训练。既强化重点,又循序渐进。学生从阅读积累学写作,从模仿入手学方法,按“六步迁移写作模式”自主读写迁移。
每个训练点都有具体的写作知识介绍和写法指导,并以典型例文为载体,加深理解领会。在此基础上,共同构思即兴下水文,并采取一题多意“下水文”引领的方式,由仿到创,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既具体又灵活,使之掌握写作方法,形成写作能力。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读写迁移,化难为易,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写,都爱写。
总之,由于韵语教学识字快,阅读早,教学中目标明确,方法具体,采取了读、说、写的有机结合,实行了重点突破式的强化训练,不失时机、科学有效地快速发展了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各学科成绩的快速提高,进而使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快速发展、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