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四部分 念裕堂

标签: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化 |
http://s2/mw690/003bOxq1zy6T876GZgZc1&690第四部分
(十二)
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
http://s3/mw690/003bOxq1zy6T86RUAFAf2&690第四部分
http://s2/mw690/003bOxq1zy6T86U27UB01&690第四部分
【赏析】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汉武帝开通西域、汉宣帝设西域都护以后,西域诸国一直与西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被王莽改制时贬黜西域各国王号所引起的普遍不满所打破。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往西域的都护将军李崇所率军队,被焉耆、姑墨等国杀得全军覆没。李崇死后,西域诸国遂完全断绝了与大新帝国的联系。于是,公开与新莽王朝分裂的匈奴单于便趁机在新莽末年和东汉初年扩充势力,准备重新征服西域。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西域的莎车、鄯善国派使者到洛阳朝贡,并请求东汉朝廷派遣都护。因刘秀忙于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巩固政权,便没有同意。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鄯善、车师等十六国遣子入侍,并再次请派都护,刘秀仍没有同意。后来,西域诸国互相攻伐,终被匈奴所控制。匈奴得到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实力大增,屡次进犯东汉河西诸郡,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任假司马。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斩获众多。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成功地使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王归顺。回来后得到得到明帝赏识,封班超为军司马,再次出使西域。又成功地使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王归顺。解救了被龟兹(qiū‘cí,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灭亡的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市)。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焉耆(yān qí,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王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杀死了都护陈睦。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疏勒。班超跟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拒守架橐城一年多。
公元76年,汉章帝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疏勒举国忧恐。于阗国王侯百姓都放声大哭,班超便毅然决定不回汉朝,重返疏勒。使疏勒复安。
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等国士兵一万多人,进攻姑墨,并将其攻破,孤立了龟兹。
汉章帝建初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提出了要趁机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于是汉章帝任命徐干带领一千人去增援班超。班超与徐干一起平息了疏勒国的叛乱。
此后班超采用外交军事手段,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和帝永元七年(95年),朝廷封超为定远侯。
甘英(生卒年不详),字崇兰。汉和帝时西域都护班超的掾吏。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秦汉四百年间,北方的匈奴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东汉前期概莫能外。如何消除匈奴的威胁是一件令东汉朝廷头疼的事情。与汉武帝基本相同,东汉明、和二帝对北匈奴的政策也是军事打击。班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往西域,经略三十余年的。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也是为了联合大秦夹击北匈奴。
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准备渡海去大秦。但受到安息人的阻挠。
安息国是汉朝与大秦交易的中转站。安息人将汉朝的丝与丝织品与大秦交易,从中获取暴利。也许是顾虑到若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安息人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之艰难,促使甘英在西海却步返还,最终未能到达大秦。
但无论如何,甘英毕竟是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这一行程丰富了当时汉朝对中亚的认识,对中西方交流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由于甘英末果而返,班超联合大秦夹击北匈奴的战略终成泡影。当他看到已不可能彻底消灭北匈奴,加之年事已高,且身患胸疾,班超遂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上书恳请归老,书中不免流露出对西域安危的担忧。果不其然,在班超离去后的第五年,即汉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反叛。匈奴卷土重来,控制西域,共寇边塞,班超三十一年西域生涯的政治成果毁于一旦。
甘英虽是跟随班超出生入死的三十勇士之一。却没有像他的前辈张骞、班超那样勇敢顽强地去开拓西域,在困难面前退缩了,其造成的恶果同样也是深远的。他回国后甚至将海水咸苦不可饮用作为发现上报,足见其愚昧之至,所以才会有轻信谣言,止步安息的遗憾。
几乎与此同时,大秦也在探索跟中国的直接交通。公元166年(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所派使者终于来到中国,还带来献给汉桓帝的礼品:象牙、犀角、玳瑁等。这是中国同欧洲的第一次直接联系,不知道人家怎么就没有被波斯商人吓退?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前两句说张璫、陈忠上书谋划的只不过局限于西域百城,远远不及甘英的雄才远略。后两句说当甘英站在黑海东头眺望着罗马帝国时,那才是彪炳千秋的壮举。
以前有的注释说:“张:即西汉张骞。陈:犹说也。”显然是谬误的,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时间差?
王诗对甘英的评价确有过之。首先具有联合大秦以制匈奴之远大谋略的是班超,甘英不过是班超派去执行任务的使者。而甘英有辜盛望,面对困难退缩了,他从来也没抵达过黑海之滨,更不可能望到大秦。尽管他在通往西方路上走得更远了一点儿,对后来产生一定影响,但那只是在前人的成就上迈进的一步,并不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而由于他的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致使班超的雄图伟业毁于一旦。幸亏汉安帝采纳了张璫、陈忠的建议,委派班超之子班勇出任西域长史才稳住了西部局势。张陈远略何以逊甘英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结尾的“秦”字竟然出韵了。从此诗其他句子来看,无疑是一首七绝,格律诗怎么会出韵?也许他认为这是“叶韵”。
王国维是国学大师,出现上面问题令人费解。我想,这组诗是静安先生早期之作,刊刻时又未经本人审核,很多东西在传抄中会走样,出现错讹不一定是作者本意。
最后还要交代一下,第三句中的“观”字应读去声(guàn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