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2015-06-06 16:41:25)
标签: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

文化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http://s16/mw690/003bOxq1zy6SQZzlgBh2f&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

按语 这组咏史诗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史学研究观点,也表达了他对诗词研究的一些见解。此前已有不少人对其进行过释读,甚至有人形容它是一部编年史。窃以为言之有过。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即便二十五部正史也难尽其貌,短短二十首小诗纵便蜻蜓点水也点不过来。我以为他在这组诗中所表达的不过是中华对外关系史的概貌而已。本文力图以全新的角度来还原《咏史诗》的历史观,摒弃迂腐的误读,略去繁琐的引证,同时对他写作古体诗的艺术手法也做一定的浅析。

 

(九)
汉凿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
于今莫笑胡僧妄,本是洪荒劫后灰!

http://s8/mw690/003bOxq1zy6SR22uEnB87&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西安欲重建的昆明池效果图

http://s2/mw690/003bOxq1zy6SR02dqs931&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

【赏析】

据《西南夷传》中记载说,西汉武帝曾遣使到西南的身毒国去求购竹子,受阻于昆明而未能到达。于是汉武帝就想征伐昆明国。但是昆明国有滇池,方圆三百里,汉军不习水战,如何更攻打昆明?为此武帝刘彻命令,在长安城西南开凿一人工湖,以练习水战,称为昆明池。昆明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

在开挖昆明池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怪事,在深深的湖底出现了黑色的泥灰,武帝很奇怪,就拿了问东方朔。没想到东方朔却说:“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人。”武帝认为像东方朔这么聪明的人都不知道,别人就更不会知道了,就再也没有问下去。直到东汉明皇帝刘庄(公元2875年)时,由于皇家诚信佛教,长安来了许多西域僧人。其中有一位高僧,号法兰,有人想起当年东方朔说过的话,于是就将挖昆明湖时出现黑泥的事问他,法兰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王国维这首诗讲的就是上述故事。王在这里发了两个感叹。一是想到汉武帝那个时代能挖这么大的人工湖,当时的财力一定和雄厚吧。赀():同资。二是感叹胡僧的学识渊博。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所谓的“劫灰”其实就是煤炭。

为了弄懂这位胡僧,我们不妨再了解一下他的故事。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汉土,有多种传说。但一般认为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永平十年(64年),明帝梦见一位金人,身长六丈,项佩日轮,金光灿烂,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第二天就问群臣所梦金人到底是什么神?太史傅毅说:“臣听说《周书异记》中有一段记载:周昭王即位时,所有江河泉池水位上升,狂风大作,大地也都震动起来。到了夜晚,有五色光芒入贯太微,在西方遍布成青红色。昭王问太使苏由:‘这是什么祥瑞?’苏由回答说:‘西方有大圣人诞生。’并说‘一千年后会有佛教被及此土。’于是昭王即派人把这件事情镌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的天祠前。如果以年代计算,刚好就是当今之时,陛下所梦的金人,想必就是佛陀无疑。”

于是汉明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王遵等人去印度求佛法。永平十年(67年)蔡愔等路过西域的大月氏国,遇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二圣僧(据说他们就是《西游记》里猪八戒、沙和尚的原型),在他的邀请下,二僧牵白马,持佛像、舍利、贝叶经东来洛阳。帝悦之,建白马寺为二圣僧译经场。译《四十二章经》,从此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十)
撝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船明日下牂牁。

http://s2/mw690/003bOxq1zy6SR06CaUF51&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
http://s4/mw690/003bOxq1zy6SR0blCtZ23&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

【赏析】

除了几个疑难字外,这首诗浅显易懂。这里撝(huī)与“挥”字同义。有的版本干脆换为“挥”字。讵():与“岂”字同义。轻骑():指装备轻便而行动快速的骑兵。唐·卢纶《塞下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请大家注意本诗中“骑”字的发音,如果读成平声,就不符合粘对的格律了。楼船: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唐·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牂牁(zāng kē):古水名。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西部。或曰即今盘江。

前两句说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曾对匈奴发动多次大规模进攻,收复河南地区,并在河西置郡。使匈奴被迫远迁漠北。武帝又征服闽越、东瓯和南越,复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拓疆裂土,巩固边防,大启汉家山河,造就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强大国家,他的雄才大略世上无人可比。

后两句说的是西汉大军南征北战的情况,用的是大写意的手法。首先描绘的是汉军骑兵长驱直入沙漠腹地追击匈奴的场景,接着又推出了西汉水军沿牂牁河南下的镜头。至于“今朝”、“明日”,不过是一种时间顺序的诗歌写法而已。

 

 

(十一)
慧光东照日炎炎,河陇降王正款边。
不是金人先入汉,永平谁证梦中缘?

http://s4/mw690/003bOxq1zy6SR0gjMrN23&690 第三部分 念裕堂" TITLE="王国维《咏史二十首》赏析  第三部分 念裕堂" />

【赏析】

真有意思,看来王国维写汉武帝写得欲罢不能了。

第一句说佛教的智慧之光照向了东方,而且照耀得颇热烈。这是什么时候呢?第二句说是投降的匈奴昆邪王正在殷勤地治理汉朝托付给他的甘肃河西一带疆土的时候。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馀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武威、酒泉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故称之为“河陇“。
   
第三句说到金人入汉的事,据《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张守节正义:“金人,即今佛像。”

第四句说,要不是西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佛像传入中国,到了东汉明帝时,怎么会梦到一个金人呢?至于汉明帝梦金人的故事前边已经讲过。

通读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王国维认为佛教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中国,在西部地区佛光已经烈日炎炎。批驳了汉明帝时佛教才传入中国的说法。

这里引用许抗生汉代佛教与黄老方术思想的结合》的一段文字:

佛教进入中国内地是经过西域地区而传人的。西汉武帝时汉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汉王朝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十分强大,其势力影响到边远地区,影响到西域诸国(主要指现今新疆天山南北路和现今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经河西走廊、天山南路而越过帕米尔高原,直达大月氏(现今阿姆河流域)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再次远征西域,从而打通了中国与西域诸国包括新疆与中亚等国的交通,此后汉武帝又派遣使臣至安息(波斯)/奄蔡(咸海与里海之间)等国,直接与印度和中亚诸国有了交往,从而沟通了中国与西域地区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为印度佛教文化的东渐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印度阿育王时代(相当中国秦朝时)佛教兴盛,影响已及中亚。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相当中国的西汉未东汉初)大月氏侵入印度,建立贵霜王朝,而其王迦腻色迦大弘佛法,被后世佛教推为护法明王之一。由此推知,‘佛法之传布西域,东及支那,月氏领地实至重要也’。”(见佛缘网站)

从写作技巧上讲,“不是……,……谁证……?”这样的句式用在诗词中时很给力的。另外,此诗押的是平声一先韵,但以一句末尾的“炎”字属平声十四盐韵。即使按照衬韵的规则,也只能同韵部的字才可以通押,先韵和盐韵不在同一韵部,按道理是不能通押的。此处存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