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章诗十首选注(一)念裕堂

(2013-08-17 07:09:16)
标签:

李鸿章诗十首选注(一

文化

晚清名臣诗词选注系列

     李鸿章诗十首选注(一)念裕堂

http://s8/mw690/ae392e91tx6BUQivr5te7&690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传世诗作不多。

 

二十自述并序  四首选一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沤。

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背景】这首诗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正月作于上海城南草堂。这一年李鸿章虚岁二十。

    【注释】青眼:即青睐,指受人喜爱或器重。:通“鸥”。水鸟名。《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簪花:谓插花于冠。《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谒簪花礼。”

    【白话释义】虚度的光阴都如流水东流,弹指间已经二十岁了。时时受到名士们的赏识,我也以赤诚的心对待朋友。我自认为胸中有千古文章,但现在却只是浮沉于海上的一只鸥鸟而以。让蓬莱仙岛中的仙人们感到羞愧的是,考中进士,插花于冠的往往是少年人啊。

    【赏析】这是一个二十岁热血青年心语。“簪花多在少年头”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另一种说法。

 

试途中有感  十首选二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背景】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一岁的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这是李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时作的《赴试途中有感》(或作《入都》)诗十首。实际上在第二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第一次科考中李鸿章落榜,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注释】吴钩:钩原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冠以“吴”,后又被历代文人写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百尺楼:引用三国故事。许汜尝拜见陈登,陈登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让许汜 “卧下床”。刘备谓许汜:“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字)所讳也”,并谓陈登“当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李鸿章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经国大志,胜于陈登。“定将捷足随途骥”:谓一定要随从参加顺天府乡试的一班才子们捷足先登。“闲情逐鸥”:引《列子·黄帝》故事,海上之人与鸥鸟追逐游乐的闲情雅致。“芦沟桥”:位于在京都西南,为京都要道。那里正是李鸿章入都之途。“瀛洲”: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新唐书·褚亮传》载,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房玄龄等十八名杰出文官为该馆学士,时人视为最高荣誉,谓入文学馆为“登瀛洲”。

    【白话释义】大丈夫随时要把玩吴钩,有励志报国的胸怀,有高于百尺楼的志向。一万年来是谁在书写历史?这就是我为什么跑几千里路来谋求仕途。立志要随从参加乡试的才子们捷足先登,哪有闲情逸致去浪迹天涯。相信有朝一日我会站在号称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御碑旁,笑谈有几个人被选入文学馆!

    【赏析】这首诗是本组诗中流行最广者。它以酣畅的笔调表达了青年学子入京赶考,志在必得的豪情壮志。“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两句气势磅礴”,而“笑指”的结尾有表达了踌躇满志的淡定情怀。因此广为热血青年用来励志。

                        

其二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

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注释】“吟囊”:即诗囊。李隐商《李长吉小传》云李贺外出时常骑驴,背一个古旧的锦囊,遇有所得,即写诗投于囊中。淮浦、蓟门(泛指京都一带):都是入京旅途地名。“王祥剑”:引自晋·吕虔故事。据《晋书·王祥传》等载,刺史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吕谓“苟非其人,刀或为害”,乃转赠别驾王祥。王祥佩戴后果为三公。作者这里引用此典既有亲朋友人的厚望,也有自诩王祥的信心。“荆女”:指妻子。“陆贾装”:引汉·陆贾故事。据《史记·郦生陆贾传》记载,陆贾出使南越很成功,南越王尉送给他一个“橐中装”。(一种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它礼品,也价值千金。后来当他病免家居时,变卖出使越时所赠橐中装,得千金平分给它的五个儿子,以为子孙生计。但是李鸿章在这里是以陆贾装比喻自己的诗书行囊价值千金,他夫妇共同带上这样的行囊赴京,定有远大的前程。“长安居不易”:引用唐白居易故事。辛文房《白居易传》曰,白居易观光上国,谒顾况,顾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食指”:谓居家生计。

    【白话释义】肩负起行李,带上诗囊。检点诗书,赴京赶考,心中一阵狂喜。我们将披星戴月扬帆在淮浦之上,轻快的马蹄行走在京郊的霜草上。临行前朋友们送我“王祥剑”以资鼓励,我和妻子带上诗书行囊上了路,那价值不亚于陆贾价值千金的袋装包裹。当然我们知道京城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此去又要拖累父母来维持生计,很惭愧呀!

    【赏析】此诗写的是打点行装,进京赶考时的兴奋心情和生活顾虑。首联写志在必的的兴奋心情,颔联写一路艰辛。颈联和尾联开始转到了经济顾虑:虽然亲朋馈赠丰厚,自以为胸中的诗书也许价值千金。然而毕竟京城生计昂贵,又要拖累父母了,表达了一种愧疚心情。

 

舟夜苦雨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白话释义和赏析】李鸿章像这样纯粹写景的诗作不多。词句浅显,韵律优美。月夜的天空令人陶醉,四周的云山让人痴迷。连阴雨后春潮涨起,寒冷的江水阻止了春天的脚步。睡在船里,衾被太薄,睡梦中冻醒了,昏暗的灯光下可以听到邻舟中传来悲切的笛声。就在这样的孤舟中消磨了流年的时光,不觉之中两鬓的青丝已经花白。


游鹿洞归途感赋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
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注释】鹿洞:即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阆风巅:山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昆仑之巅。《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閬风巔。孤筇(qióng):一柄手杖。谓独自步行。: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螟踏即像螟虫般地轻踏。朱陆:指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州,他们建立了不同的学派。朱陆都认为心是灵的,知觉是心的特质。但是朱谓心统性情,知觉非性,性在心而性非即心,性即理而心非即理;而陆则谓心即性即理即知。这就是所谓的朱陆之争。有清以来,知识界掀起一股批判宋儒理学的风潮。

    【白话释义】白鹿洞书院啊已经人去屋空,一片残败,就像昆仑山顶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显得非常孤寂。一个人扶着手杖走在云雾缭绕的小路上,就像螟虫般地轻飘,白鹿洞深藏于群山峡谷的春光里。战乱之后这里的学生已经跑光了,门前的小溪断绝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当年朱熹和陆九渊争论心学的讲坛,今天已经薪火不传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作者游览白鹿洞书院的感想。感慨战乱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摧残。意境表浅,章句平庸。不过最后一句倒多少有些暗示宋儒理学的没落,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http://s10/mw690/ae392e91tx6BURua0hb99&690
                                          李鸿章致伊藤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