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悠悠的云
悠悠的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说》知识点梳理

(2015-04-13 14:10:09)
分类: 人教版语文教学案

一、虚词

1.

(1)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其皆出于此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 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8) 如是而已

3.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郯子之徒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3)作师说以贻之

4.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5.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6.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者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4)是故,贱,少   古义: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6)今之众人  古义:               

(7)小学而大遗   古义:

 

 

 3. 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吾从而师之                         d吾师道也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道相似也

(4)惑    a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惑而不从师

4. 词类活用

(1)吾道也                    (2)吾从而

(3)而学于师                  (4)孔子郯子

(5)其圣人也亦远矣             (6)学而

(7)吾未见其也                  (8)而不从师

(9)是故益圣,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吾从(之)而师之

 

3.状语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4.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美文阅读

寓乐于教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固有一定道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却难得英才,也是一件憾事。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斯根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在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选自2011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

 

 

 

 

问——打开真理之门

问。

看到这个字,我就有无数的疑问。

一个“门”加一个“口”,为什么要这样写?细细一想,这是我们的智慧之“口”,打开真理之“门”啊!

问,就是一种求知的精神,一种探索的激情。“为什么”的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真理。只要你好问,敢问,会问,可以为师矣!

好问

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知欲。

先说孔子,高高的孔子祭坛上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人们都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师郯子、师襄、苌弘、老聃“入太庙,每事问”,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孔子的智慧,正是由于他对于世上的事物都有赤子一般的好奇心!好问,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缘由。

敢问

光是好问还不行,还得敢问。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先哲们早已进行了无数的探索,树立了无数的权威,制定了无数的规则,难道我们做的,只是根据这些规则作价值判断吗?

不!人类还要进步,真理还未发现。亚力士多德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终成一代大师。想不到伽利略又把他问住了,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征服了世界,推翻了权威!路漫漫其修远兮,敢问,才敢求索。

会问

芸芸众生,俯仰之间,于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好问,敢问之人,不可胜数,为何发现真理的,屈指可数?不过是有人会问,有人不会问罢了。苹果砸到头上,有人会问,怎么苹果不朝天上飞呢?有人会问,真讨厌,谁家的苹果树?前者彪炳千古,后者碌碌无为。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有人问,为什么铁血狼烟的《三国志》要以渔樵的谈笑作结?有人问,这首歌是哪个明星唱的?前者学贯古今,后者粗陋无闻。

敢问、好问易,要会问,实在难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真是一个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缠绕了千年的问。

问天问地,问古问今。

让问成为你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让问的智慧叩响你的额头,叩开一个时代。

(选自高考四川卷满分作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