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缘·之二》
早晨七点多,我悄悄来到教室窗前,默默看着全班学生,他们正翻开课本,静静等侯老师到来,但我没有勇气再走进教室。
前一天上午,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些年你表现不错,学校对你寄予期望。现在教育局想调你去教研室工作,去年就调你,一直没对你说。今天教育局又来人,让你下午去一趟,你考虑一下,去还是不去?”
从校长室出来,我很矛盾。我虽然愚钝,但也听到左右同事不止一次对我说:“校长看你业务好,想培养你当教导主任。”一边是教育局垂爱,一边是校领导重视,何去何从,我当时不好选择。回家对妻子说起这事,妻子赞成我去教育局。来到学校,和一个要好的同事在马路上谈了很久,他也赞成我去。我对他说:“其实我是舍不得这一班学生。”
平心而论,我对这班学生确实难以割舍,也许因为我刚送的毕业班成绩较好,好多家长和同事都把孩子送到我们班,我带这个班虽然只有一年,但班内良好的风气已经形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拔河比赛期间,作为初一班,我们过关斩将,最终拿到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班里已形成昂扬向上的氛围,这个节骨眼上我若离去,对学生心理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同事对我说:“你也不要想太多,孩子们刚上初一,可塑性很大,换个老师,只要跟上工作,对他们未必会有什么影响,你的机会或许就这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觉得你应该去。”就这样,在迟疑大半天后,我最终还是来到教育局,从人事科领取了调令。当我把调令拿给校长看时,他显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按照要求,第二天我便来到教育局教研室上班,那天是 1997年9月2日。到了第四天,我正在屋里忙活,忽然听到有人叫我,走出门来一看,原来是我的学生,其中一个是班长。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突然离开,也不跟我们说一声,同学们都很想你,我们准备了一台节目,希望你能回去看看。”我心里本来就愧疚,见此情景,马上答应他们:“好,明天晚上我一定去!”
第二天晚上一下班,我就来到学校,学生们都在教室里等着。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让我既惭愧又感动。
学生们已布置好演出现场,把我和新班主任让到最适合观看的地方。孩子们准备的节目很丰富,有歌曲,有相声,有诗朗诵,也有小品,演出期间不乏欢声笑语。演到中间,两个学生抬来一块牌匾,是同学们凑钱给我买的,由学生和新班主任亲自交到我手里。然后,两个学生走上前来,非让我上去唱一首歌——为了让孩子们高兴,我当班主任时,每年的元旦晚会,总要带头唱一首歌——此时此刻,面对学生的邀请,我自知不唱不行,但面对离别,我又该唱点儿什么呢。还没等我想清楚,已被学生拉到前面,我便随机唱了一曲《敢问路在何方》。
唱完后,学生拼命鼓掌。接着,班长带头非要我给学生们说几句话。说什么呢?我只好即兴鼓励一下学生:“同学们:很高兴你们给我准备了节目,很高兴和大家再见面。一年来,我感到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懂事,都很优秀,我会一直关注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彭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发扬我们班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学习搞好,把身体搞好,把一切都搞好,我相信同学们!……”我的话刚说到一半,班内已出现一阵阵抽泣声,到最后哭声渐渐连成一片,劝也劝不住。
演出结束后,我要离开,学生不让,非要让我给他们签名,有的拿来笔记本,有的干脆拿来课本。写点儿什么呢?我一时想不了许多,面对学生纷纷递来的本子,我只是一股劲儿地写着两句话:“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签完名,学生还不尽兴,非要和我合影留念,拍了很长时间才算结束……
现在,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我已年近半百,我的学生也都长大成人,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不知道我的学生会怎样认为,反正在我看来,那晚的情景永远难以忘记,那是一片真情的眼泪,是人间最单纯、最真诚的情感流露,不掺杂任何尘滓,我将带着愧疚与欣慰,把他当作最宝贵的礼物,永远珍藏在心底!
【作者简介】
陈德军,现供职于禹城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德州市作协会员。本文已入选《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一书,王剑冰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