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版纳勐景来(四)——共同体荣誉

(2013-01-14 10:11:11)
标签:

版纳傣族、

打洛勐景来

纪实摄影

旅游

文化

分类: 云南

http://s11/mw690/ae1d1558xd33489c97d5a&690

 

四、村社共同体的荣誉
    傣族村寨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村社共同体,对每个成员来说有极强的凝聚力,也极富集体荣誉感,就连封建时代的“召片领”都无法撼动村社共同体。寨中佛寺、佛塔的壮美与否,是体现寨子集体荣誉的标志,它是由村民世代出钱出力出物修建维护的。傣族先民在原始公社时代就确立的共同体“古规”,传承至今不变,在维护共同体荣誉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历史上,违背“古规”的风险,就是面临逐出寨门的惩罚。
    如今傣族寨子里,源自原始公社时代的原始民主观念仍还主导着公共事务,例如村民议事制度及原始的平均分配。寨子凡有事关全村事项的,如选举、调整分配或负担、调整土地以及兴修水利或道路等等,都由全体村民开会决定。寨子里宰了头牛,一段不长的牛肠子必须按户均分,不会因人多物小而废,都要均分。
    古规一旦被传承延续,便成世代遵从的习俗。最体现集体凝聚力的一个习俗,就是一家有事全寨出力出物出钱相助,主人宰牛杀猪捕鱼捉鸡,水陆杂陈地铺开宴请大家,整个寨子欢歌笑语如过年节一般。每个寨子里的婚嫁、出家、建房等活动最能代表这种习俗,这几种活动中的互助、馈赠内容都差不多,还是以前述小和尚出家为例吧。
    早在出家仪式前,主人家的准备工作就已开始。物料准备,上好蜂蜡及石蜡;宰杀的牛是一年前就买来自己饲养的,家里的老“波涛”天天去放牧。
    临近出家仪式前,邻居就不断过来帮忙。仪式用品基本是自己加工而成,由村社共同体内部分工,包括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各种专业(图见前文三“诗意栖居”)。节庆活动来了,自然水到渠成。村民先在主人家制作香烛,蜡烛芯是手纺而成(图2)。家里和寺庙外用的香烛用石蜡制(图3-5),价格昂贵的蜂蜡专用来制作寺庙殿堂供奉的香烛。小小细节,足显傣族信仰上的虔诚与认真。


http://s13/mw690/ae1d1558xd3348b65ce5c&690图2.

http://s3/mw690/ae1d1558xd3348c969472&690图3.

http://s13/bmiddle/ae1d1558xd3348f26ca8c&690
图4.


http://s12/mw690/ae1d1558xd334911fbe5b&690
                           图5.


    商业经济浪潮早已让版纳傣族对小和尚出家的观念意识普遍淡薄。历史上的寺院承担过傣族男孩读书识字的教育功能,今日随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商业化浪潮,寺院的教育功能已淡化。傣族人的价值观念与取向早已改变,考大学、去城里找工作,是现在傣族青年的普遍愿望。我就这个问题问及孩子父亲,但他除了想让孩子赢得僧侣高级职位外,余皆语焉不详。他并非有“环顾左右而言他”的圆滑,是考大学那些观念和意识尚未在脑中生根发芽吧。不过,村民还能视小和尚出家为神圣,这也足以让人感动了。其他地方的傣族寨子早就将宗教淡化了。
    举行出家仪式的当天,寨子里前来帮忙的乡亲更多了。男女分工分组不乱,紧张有序,各守一摊,全当自己家的事情一样,齐心合力(图6-9)。


http://s8/mw690/ae1d1558xd33495990827&690图6.

http://s13/mw690/ae1d1558xd33495aa007c&690图7.

http://s6/mw690/ae1d1558xd3349a79eca5&690
图8.


http://s7/mw690/ae1d1558xd334a22ab296&690
                        图9.


    一大早,几个男子砍来竹子在楼下做竹床,出家仪式上专用(图10-12)。还有用彩色光面纸做彩花或是其他装饰物的(图13),剪纸工艺。也有做蜂蜡小白花用以供佛(图14),充满精巧与乐趣。孩子们也掺合其中很开心,乐得像过年(图15),大的孩子帮着大人做事情(图16)。

 

http://s8/mw690/ae1d1558xd334a48eeab7&690图10.

http://s7/mw690/ae1d1558xd334a6192176&690
图11.


http://s15/mw690/ae1d1558xd334a75a198e&690
                        图12.


http://s12/mw690/ae1d1558xd334aaefb3cb&690
图13.


http://s12/mw690/ae1d1558xd334c2ba44ab&690 图14.

http://s4/mw690/ae1d1558xd334c49e8003&690
图15.


http://s15/bmiddle/ae1d1558xd334c6a8dc5e&690
                        图16.


    阵容最庞大的自然是帮厨这一块,按傣族庖厨方式加工猪、牛、鸡、鱼肉及野疏。美食的野外“工厂”,正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味道和野趣(图17-20)!让人心神荡漾。

 

http://s3/mw690/ae1d1558xd334beb98a72&690图17.

http://s10/mw690/ae1d1558xd334b858db19&690
图18.


http://s16/bmiddle/ae1d1558xd334c9a0f7cf&690
图19.


http://s13/bmiddle/ae1d1558xd334cc2fef2c&690
                        图20.


    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见到傣族寨子里视为美馔佳肴的“剁生”、“白旺”、“烧烤鲜牛皮”。直白了说,就是牛肉生、鱼生、生猪血及带毛烤的牛皮。茹毛饮血!这算是傣族美食飨客的最高境界。这三道菜肴留待美食饮馔中再说,这里先为其稍作正名。
    儒家的饮食礼仪古有讲究,以孔子的“割不正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来解释傣族“剁生”正合适。“脍”即“鱼生”“肉生”。孔夫子照样吃,还很讲究,要反复脍切,越“细”越好。傣族的“剁生”肉,也是不厌其烦地剁得越细越好,不厌其烦地揉捏出味。至于“割不正不食” “食不厌精”,这正是傣族“剁生”的讲究。“牛肉”及“牛肠中物”这两样食材,取自特定部位,部位错了不行。拌入“剁生”的“喃咪”取当季油菜花加工,加工程序繁多,跨越数日。下图21正是主人家在加工“喃咪”原料油菜花,至于菜花发酵、揉团以及后续诸多程序略去不说了。光是菜花捣烂,浸水泡出的汁液火熬制,就两天两夜不停火,最终凝固成与鸦片形状颜色无异的膏体。局外人以为“剁生”制作粗鄙野蛮,生肉拿来刀切,搅和上调料即可。其实没那么简单,加工它的精细繁琐及耗时恐怕现今大菜也难望其项背。
    这三道傣族菜肴算是茹毛饮血,可作远古饮馔的活化石。不过,文明时代的人类也没有摈弃生食菜肴的习俗。中国美食之邦也有傣族少数民族的贡献。
    珍馐异馔准备好了自然是让宾客品尝享用。出家仪式三天,也是美馔飨宴宾客的三天。宾客包括村里村外(图22-23)及远方客人(图24)。
 

http://s1/bmiddle/ae1d1558xd334d44bca50&690
图21.


http://s6/bmiddle/ae1d1558xd334d7a17eb5&690
                        图22.


http://s4/mw690/ae1d1558xd334dc486b83&690
图23.

 

http://s11/mw690/ae1d1558xd334e15cca2a&690图24.


    贺喜的客人行礼如仪,登楼,入堂,跪奉礼金、礼品,双手合十跪受主持人的诵经祝福,主人回馈小礼品(图25——27)。诵经祝福的主持人既懂佛经又有学问,一般是出家还俗后公认有学问的本村人。宾客也寨子里的一道节日风景线(图28-30)。

 

http://s14/bmiddle/ae1d1558xd334e79f8fad&690
图25.


http://s1/bmiddle/ae1d1558xd334ea95a0a0&690
图26.


http://s5/bmiddle/ae1d1558xd334ed2a8124&690
图27.

 

http://s7/mw690/ae1d1558xd334f2597306&690图28.

http://s9/bmiddle/ae1d1558xd334f5e8a1b8&690
图29.


http://s15/bmiddle/ae1d1558xd334f84d9a7e&690
                        图30.


    礼仪完毕,客人可以入席用餐。流水席,随到随飨,连续三天(图31-36)。大快朵颐,还能享受“老咪涛”的歌舞伴餐(图37、38),传统傣族孔雀舞。

 

http://s12/mw690/ae1d1558xd334feb012bb&690图31.

http://s10/bmiddle/ae1d1558xd33501797c09&690
图32.

http://s8/bmiddle/ae1d1558xd335326d4f67&690
                        图33.

http://s4/bmiddle/ae1d1558xd33513d8de43&690
图34.

http://s2/bmiddle/ae1d1558xd3350b9c7311&690
                        图35.

http://s10/bmiddle/ae1d1558xd335188a0429&690
图36

http://s6/bmiddle/ae1d1558xd3350e594855&690
                        图37.


http://s12/mw690/ae1d1558xd33521c8b84b&690 图38.


    随到随飨的流水席不分白天与黑夜。半夜来客了,主人照样摆出美馔飨客,酒水伺候,绝不因为已经入睡而慢待客人。
    这样的礼敬好事我碰上了。夜里我被惊醒,发现是主人家从缅甸赶来贺喜的亲戚午夜才到。主人起床张罗,盛出饮馔款待。饥饿的客人不仅狼吞虎咽,还很有兴致,推杯换盏,谈笑自若。我在“卧榻”上(图39)如听广播剧,还是“外语”版的。他们不会意识到有降低分贝的义务,就像主人家认为来客随时都有尽情欢乐的权利一样。
    傣族的习俗与文化,就是这样以一个村社共同体为中心来体现它的集体荣誉感。勐景来寨心的白塔是这个共同体的象征(图40),谁家的孩子出家都是这个共同体的荣耀。
   勐景来,一个仍在坚守着自己文化传承的傣族寨子。难怪勐景来不称为“曼”(傣语寨子),而称为“勐”。历史上的勐景来就是管辖着数十个寨子的“勐”(十二版纳之一)。

http://s6/mw690/ae1d1558xd3351fa49e55&690
图39.


http://s13/mw690/ae1d1558xd33520b5745c&690

 

 

 

 

 

 

 

 

 

                                               图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