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庆大假,为避让旅游的人潮,我朋友一行四人离开拉萨到波密,进墨脱,走上夺人心魄的扎墨路(图1)。抱愧了,勇敢上路的是越野车,我们以车代步,非敢徒步(徒步墨脱一直是最流行的方式)。
http://s6/middle/ae1d1558xcc0fbd3de205&690
图1.
一、无法竣工的路
扎墨路从波密的扎木镇到墨脱,141公里。上世纪60年代立项70年代开工,数十年修而无果,未正式通车。但不影响墨脱与波密两县民间的分段分季节行车,8月至10月是这条道的最好通行季,地质灾害相对少一些,行车正当时。
上“路”后才发现,想大模大样地坐在车里无异是痴心妄想。老扎墨路毫无疑问地颠覆了汽车的概念,是车轮的舞蹈,有些疯狂。这条道上跑的车最好別称它车,说它是牛都成。拴紧安全带、死抓拉手、四肢绷紧、腰板僵直,仍免不了身子在车内砸来撞去。想跳起来控诉安全带失职的冲动我都有啦。不留神,颠簸的座驾不弄你个脑震荡或脏腑错位才怪。
扎墨路的土石坑坑洼洼,前半段盘旋于冰川下(图2),后半段蜿蜒于森林河谷中(图3)。“路”,有时还行,有时是水沟,或是乱石、烂泥塘。车子上下左右摇,狭窄之处仅够一车之身,即使车到了悬崖边也任由车轮舞,山间小瀑布不时垂挂在你眼前。艰险刺激的瘾是夠了!
http://s4/middle/ae1d1558xcc0fc00cf963&690
图2.
http://s11/middle/ae1d1558xcc0fc32a221a&690
图3.
比起徒步的苦行,“车轮舞”还算天堂待遇了。至少省了四天腿力吧,何况还有险象环生、皮肉青肿、蚂蟥上身、大呼小叫的情形沿途相伴,十几小时的颠簸我不觉寂寞不觉腻。懈怠当然也不敢!不轻松、不枯燥,或是出点意想不到的状况,这正是车行墨脱的妙味。
煞风景的事当然还是我辈旅行者的鄙陋蠢相了,蚂蝗面前常作丧魂失魄状!真是辱没了有关蚂蝗的种种趣闻遗事了。人家古代楚惠王进膳,葅菜中发现蚂蟥,不动声色咽下了;蚂蝗古已列入《本草》,今有人养殖蚂蝗为业,奉为盘中菜肴;门巴人对蚂蟥上身血染满襟皆安之若泰,放其生而已;欧洲中世纪医生排毒放血专以蚂蝗担当。这些都不足以打消我辈的蚂蟥惊恐症,无地自容哈!墨脱真该是研究蚂蝗的绝妙之地,尤其是此种上了身就无处不入的旱蚂蝗。
墨脱因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而雨量丰沛,一般2300毫米,局部或超4000毫米。过量雨雪使泥石流、山体滑坡、雪崩等地质灾害成为自然常态,地震稀松平常(因处于地震断裂帶)。嘎隆拉山(北线车路)与多雄拉山(西线徒步)每年大雪封山的时间超过半年。地质灾害与墨脱修路工程如影相随了半世纪,修了塌,塌了修,路就是不通(图4)。上世纪90年代一次匆忙的通车典礼成了天灾与修路恩怨纠结的经典演绎:墨脱广场上通车剪彩才结束,扎墨路即刻就被泥石流塌方土崩瓦解了,人推肩顶进来的那辆货车被困守在庆典原地动不了,最终成异乡的一堆烂钢铁。
http://s15/middle/ae1d1558xcc0fc7d7917e&690
图4.
有人说修筑扎墨公路的难度不亚于青藏铁路,也有人称墨脱为地质灾害的博物馆,情有可原。没路,背夫扛货或是为驴友背包进出墨脱成了此地最壮的行业,拉动了墨脱的徒步探险游,冒险游墨脱越来越火(风险被宠,想不火也难!见下篇“五”)。进墨脱是苦旅,甚至生死之劫。民间有“年年走死人累死马”的说法,失足沟底、泥石流冲没、地震、雪崩活埋的情况年年有。
二、夺人心魄的路
扎墨路上最美的风景非嘎隆拉山口莫属。天微亮,我们从波密便出发,就为尽早到达嘎隆拉山口。此山口上午多半无强对流天气,不会遇到气候的麻烦,景色也是上午最棒。呵呵,运气不错,我们到达嘎隆拉山口正丽日当空(图5)。
http://s4/middle/ae1d1558xcc0fcadd2313&690
图5
蓝天下,嘎隆拉山壮丽如画,冷傲至极。如此近距离地与主峰接触,我抬头仰望了,像是对大自然的至诚敬畏!大卡车在庞大的嘎隆拉山体上显得渺小之极,如同蚂蚁爬(图6、7),人就渺不足言了。可不,人本来就渺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http://s13/middle/ae1d1558xcc0fce9a416c&690
图6
http://s13/middle/ae1d1558xcc0fd13b0d6c&690
图7
往南俯看,半山腰上的嘎瓦龙天池像从云天落下的三颗碧玉,嵌在天光山色中,就有你不得不折服赞佩的美(见图1)。形容它,肯定又落俗套了,我还是心怀敬畏吧。这一敬畏的必要很快在四天后得到了印证。
四天后,我们从墨脱出来,途经美丽天池正值后半夜,恰遇暖湿气流与南下寒流在嘎隆拉山口强强相斗。夜幕下的天池风雨狂暴,摇撼着山谷摇撼着车,十分可怕。疯狂风雨都让车内说话听不见,其声势夺人心魄!你根根神经都紧张起来了,要是遇上地震滑坡泥石流,除了束手以待你別无措置可施。此刻,我心想末日的世界也就如此吧。可是,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变幻比你大脑转动的速度还快。我们的车子才一转过嘎隆拉山口(由迎风面到背风面),喧腾的风雨戛然而止,止得干净利落,如同电脑死机,瞬间即没。咫尺之间如隔两重天,四周一切都凝固在黑暗的寂静中,无声无息,我连自己的心跳都听得见!像是劫后蛮荒的死寂状。诡异多变的喜马拉雅气候只是向我们稍作演示,略显神威,就已有影视中世界末日与劫后重生场景的真正呈现。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嘎隆拉山口万千神奇中的浮光一影吧,恍若隔世,厄运终究没降临到我们头上来。据说在嘎隆拉山口夏天降雪也厚以尺计,更遑论冬雪了。若遇雪盲、迷路或是雪崩,活人冻成冰雕都是瞬间之事,在此遇难的驴友、背夫时有发生。
正在新修的扎墨路由24K穿越隧道直抵52K处,省去了上下嘎隆拉山28公里的艰险路,但也将嘎隆拉山口及嘎瓦龙天池的壮美风景遗弃在了隧道顶之上了。显而易见,新路无法体验惊心动魄的诡异气象,也看不到天池及嘎隆拉山口的美景。对于未来的驴友粉丝们来说,若欲朝拜天池或嘎隆拉山口就别穿越隧道,而是爬上老扎墨路去吧。
(未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