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食银杏【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2013-12-31 09:49:02)
标签:

《读者欣赏》

美食

雅食银杏

文/余思

    世世代代和银杏树共同生活,中国人早就发现:白果,是可以吃的。在很多医书中都有关于银杏的记载,认为白果性平、味苦涩、有小毒。虽然如此,中国人依然摸索出了让它吃起来美味且安全的方法—去壳、焯水、除芯……诸如腐竹白果粥、白果炖鸡、无芯糖白果、白果粽子、白果腊八粥、白果莲子汤、鸡蛋白果豆腐、白果羹,都是在民间代代相传、风味各异的美食。

    关于白果的吃法,有个颇有意思的例子。在我国南方传统婚俗之中,母亲在送新嫁娘上花轿前,往往会塞给女儿几粒白果。只塞几粒并非因为小气,而是由于白果微毒,不宜多食。而为什么一定要是白果,除了“百年好合”的吉祥口彩之外,更因为白果有“缩尿”之效—减少新娘在乘轿途中下轿解手的尴尬。由此可见,古人与银杏树相依为生,实实在在已经非常了解它的性情,即使是民间嫁女的平凡母亲,亦懂得依循世代相传的经验,取其利、避其害。人与天的和谐相生,就隐含在这些生活琐碎之中。

http://s9/mw690/003bwREEgy6FpWfqb2M78&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串烧白果

    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中,至今仍有一道名菜叫“诗礼银杏”。相传这道菜最早是用孔府大门旁边银杏树的果实做成,故有“诗礼”的雅号。做好的“诗礼银杏”色如琥珀、清新淡鲜,还兼有解酒止咳的功效,是孔府家宴菜品中极富代表性的特色菜。

    到了今天,关于如何吃白果依然有不同的方法,大致分为带壳炒炸、去壳烹调两大类。

    旧年苏州一带,街上卖香炒热白果的小贩最多—挑着装白果的担子,悠悠走过江南水乡的窄窄巷子,一边走一边唱着吴侬调子的谣曲:“烫手炉来……热白果……要吃白果……就来数……一粒开花……两粒大……香是香来……糯是糯……”

    待走近,便可看见小贩手里拿着带铃铛的小铁丝笼子边走边晃,几颗白果在笼子里蹦着。刚烤出的白果的香气夹杂着清脆的铃铛声飘过来,令人还没有吃到嘴里就先垂涎三尺了!

http://s5/mw690/003bwREEgy6FpWhxcpKf4&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白果竹荪炖干贝

    虽然不是人人都恰好能在白果成熟的时节去苏州,但好在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微波炉,做一碟香浓诱人的烤白果并不是什么难事。烤之前,先用菜刀背拍裂白果的外壳,用盐或者椒盐腌制片刻,再用纸质信封装好折口,放入微波炉里高火烤制即可。至于火候,往往要等到白果爆裂后再稍加烘烤,直到种仁里冒出花菜状的突起,这时候趁热咀嚼,味道特别香。

    借用一句汪曾祺引用沈从文先生的词语,此物最有“品位”。几个朋友或夫妻二人在家里饮茶聊天时,爆上这么十来个白果,极为雅致,大概可以与《浮生六记》中沈三白夫妇的故事媲美吧。

    如果说烤白果尚属小吃,那么用白果制成的各种菜肴之中,白果就是重要的食材了。下锅之前,白果的种壳、内膜都要去掉,种芯和胚芽也要用牙签挑出来扔掉,再用清水煮沸一次为好。加入白果烹调的菜肴,食用时味道特别醇厚,可以及时消除肉食中时的油腻感,起到调节胃口的作用。

    现在,又有人将白果去除种胚后研碎,用开水冲,再加糖直接饮用或与牛奶一起饮用。由于白果的淀粉质地细腻,冲入开水后,极易形成糊状。或者生食,也同样别有风味。

http://s5/mw690/003bwREEgy6FpWjbiQY74&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支竹白果豆腐煲

    不过,无论哪种食用方法,都要注意控制用量,特别是生食白果,一定要慎之又慎。西医发现有药用价值的银杏叶片更是不能直接服用。有的人听说银杏叶片能促进健康,直接就从银杏树上摘叶子泡茶喝,结果喝得头晕耳鸣、上吐下泻,这不但毫无趣味,简直是自找麻烦了。

 

(因腾讯邮箱订阅与新浪博客内容不能兼容,部分图片无法显示,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原文查看请点击下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f8e8fc0101kn8f.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