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食银杏【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2013-12-25 09:40:17)
标签:

《读者欣赏》

美食

雅食银杏

文/余思

    说到银杏成为美食的缘由,不得不从它那源远流长的家族史说起。据说上古时,这个树种也曾经遍布全球,可惜的是大部分银杏树没能挺过接下来的冰川期,只在中国部分地区躲过一劫,绵延至今。

    这就是中国被称为银杏唯一“故乡”的原因—如今日、韩、英、法等国也有数百年级的古银杏树,却无一不是从中国引种过去的。

http://s2/mw690/003bwREEgy6FgmoKrpD71&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德国大诗人歌德就曾经为Gerbermuhle城堡中的一棵银杏树赋诗:“生着这种叶子的树木,从东方移进我的庭园;它给你一个秘密启示,耐人寻味,令识者振奋……”

    中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古银杏(当然,也是世界第一古老的古银杏)生长在山东莒县的浮来山定林寺,人们按年代推算称之为“商代银杏”。年代稍后的是陕西周至县楼观台宗圣宫的周代银杏,其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古银杏遗存。银杏生命力之持久,可见一斑。

    银杏这种历久弥坚的个性被历代帝王视为吉兆,北宋金銮殿中皇帝的坐椅、元朝大臣手执的朝笏等都是用银杏木制成,希冀王朝的统治也如银杏木一样千秋不衰。

    此外,它的树形挺拔,富于端严庄重之美,叶片素雅,有不受凡尘干扰的宗教意境。因此在佛教、道家看来,自有一种如圣树菩提般的高洁意味。在中国式庙观建筑中,主殿前种植一雌一雄两株银杏,似乎已是某种“标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号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著名古刹潭柘寺,大雄宝殿前就有乾隆皇帝御笔亲封的辽代“帝王树”和“配王树”,两株古银杏至今依然郁郁葱葱。

http://s5/mw690/003bwREEgy6FgmugWzi94&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白果椿菜煲

 

    当然,历代文人骚客对银杏也颇多垂青。唐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曾在辋川别墅写下名为《文杏馆》的五绝(“文杏”即银杏的别称)—“文杏裁为樑,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至今辋川还留有传为王维手植的古银杏。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更曾借“并蒂连枝摘”的双银杏,抒写国难之时颠沛流离的心境。

    帝王家讲究千秋万代,出家人膜拜出尘脱俗,文学家往往见物起兴,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百姓,看待银杏的眼光则要实际得多。

    在古代民间,银杏被称为“公孙树”,描述的正是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很长的特性,所谓“公公种树,孙子得果”。那些枝繁叶茂子满枝的银杏树,往往将聚族而居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春来看枝头抽芽,夏至靠浓荫蔽日,秋天等白果满枝,等到金黄色的叶子落满一地,就预示着冬藏之季的到来。春去秋来,岁月变换,银杏默默见证着村落繁衍与时光流转。

http://s4/mw690/003bwREEgy6Fgmsh88b13&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TITLE="雅食银杏【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12月号" />
             白果煨土鸡

 

    到了现代,银杏树因其挺拔美观、较少有病虫害、适宜作为城市绿化树种而大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城市的公园中、道路旁,都有了整齐美观的银杏大道。每到秋天,枝头树下的秋叶绚烂如黄金,美得让人无法呼吸。而到了10月份,白果成熟的时节,公园里会时常见到老人小孩在树下寻找,将刚刚被风吹落还带着新鲜绿色的白果拾回家去。你问他们带回去做什么?当然是吃了!

 

(未完待续)

 

(因腾讯邮箱订阅与新浪博客内容不能兼容,部分图片无法显示,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原文查看请点击下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f8e8fc0101kjc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