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紫檀看不清
文/三和君 供图/北京保利拍卖
虽然在晋朝就有“
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的记录,但紫檀真正作为家具木料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当晚。至少在明朝中期,李时珍还不能分辨白檀(檀香)和紫檀。在《本草纲目·木部一》“檀香”里说:“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在他看来,白檀紫檀不过是颜色有差别的同种树木而已。不过,他把中国传统的“檀木”单独分出去了。奇怪的是,他在书中记录的似乎是并不太常用的黄檀,而非青檀。有明一代,紫檀并非宫廷主要用材。明代宫廷营造、家具制造主要使用杉木,其次是松木、楠木、樟木和榆木。它们如此流行除了易得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易被制作灰麻底大漆髹饰家具底胎。明代漆器发达,皇帝宫廷所使用各种家具也以大红髹漆为主。对于髹漆家具来说,木材本身的纹路色泽并不重要。明代宫廷使用的红木(细木)基本来自进贡,主要被用来制作玩器和佛像。现代商人为了托市抬价颇多夸饰,恨不得把红木家具历史推到明朝早期或更早,甚至写出“截至清初,全世界大部分红木为中国所用”,“明代宫廷遗留大量红木木料,为清廷所用”之类的神话。
http://s13/mw690/adf8e8fcge2108c66d96c&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
紫檀开始在中国流行是在万历中后期。当时家具审美截然分为两种,代表宫廷口味的漆木家具和代表文人口味的细木家具。在当时江南文人看来,漆饰家具固然繁杂端正,但是极其蠢重、丑陋,从广东传入的用各种硬木制作的“细木家具”,以其天然的颜色、花纹以及优雅闲适的文人趣味,在江南流行开来。细木家具制作最早使用的木料为榉木,隆庆初年开放海禁,色泽、质地更好的花梨和紫檀立刻成为高档家具的主要用材。这里所说的紫檀,主要是豆科紫檀属的小叶紫檀(檀香紫檀)。虽然紫檀和檀香形貌差别很大,但是在印度,有香气的紫檀会作为檀香的廉价替代品来制作香料和药品,所以印度人称小叶紫檀为RedSandal
wood,也因此被中国的外贸商人称为紫檀。
http://s5/mw690/adf8e8fcge21090c40d44&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清代紫檀嵌银丝百寿三镶如意
现在说到家具动辄“明清”一起称呼,其实由明到清,紫檀家具风格差别很大。由于明代宫廷少用红木,所以明代紫檀家具少有恢宏庄严之器;而江南官宦人家日常家具设计以文人品位为主,崇尚洗练、清雅、含蓄、悠闲,多为文人起居清谈赏玩之器。明季鼎革,清随明制,在清朝早期,宫廷所用还是大红髹漆家具。这时候江南民间所用家具,依旧是模仿明代家具不变。直到清中叶,国力富强,红木才真正进入宫廷成为御用器具制造所用木材。这时候一方面明式家具的清雅妍秀得到皇帝的喜爱;另一方面,它们又更为推崇富丽堂皇、庄重雄伟。这两种取向差别极大的审美,导致清代家具出现了非常怪异的情况—王世襄所总结的八病,如“繁琐”、“臃肿”、“滞郁”、“俚俗”等统统都出现在红木家具上。制作者不以木色、木纹为主,而夸耀重量、雕工;名贵木料还不够炫,还要饰以螺钿、珠宝、金银、玉石,甚至漆饰,使得作品蠢重丑陋,由此可以窥见晚清帝国尾大不掉、臃肿糜烂的状况。近来所谓紫檀博物馆之类的,没有明季的清新雅致的山林气质,反而把清末的虚张声势、夸耀豪富的腐朽气息学得神气十足,动辄制作宝座、罗汉床、屏风、太师椅,边角必用透雕花牙,俗不可耐—如果进口这么多名贵红木都是用来制作这种丑陋之极、只堪摆设以炫富而无一点可以实用赏玩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http://s12/mw690/adf8e8fcge21093081d6b&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下】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明晚期紫檀嵌银丝陈继儒款梅花图笔筒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