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来紫檀看不清【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2013-07-17 09:39:38)
标签:

《读者欣赏》

收藏

杂谈

由来紫檀看不清

/三和君 供图/北京保利拍卖

要说紫檀,需要从根儿上捋清楚了—虽然现在它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泡沫的商业水洼,但是如果能剔除那些神话、广告和一知半解,这也算是中国一个小而有趣的名物史了。

最早关于“檀”的记录出现在《诗经》和民歌中。《说文解字》引齐人谚语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殚。”《诗经·伐檀》则说:“坎坎伐檀兮,之河之干兮。”之后又说:“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从《诗经》上下互文来看,这里的檀木是用来做车辐和车轮的。这与《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檀,强刃(韧)之木”一致。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檀木为一种坚硬而有韧性的木料。

                    http://s12/mw690/adf8e8fcge1ab2f973edb&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清早期黄杨木雕释迦像)

 

中国常见乔木里名字带有“檀”的主要有两种,榆科的青檀和豆科黄檀属的黄檀。这两种木料都很致密坚韧,没有特别的气味,分布很广—青檀在黄河中下游,黄檀在长江中下游。

“檀”慢慢成为某种带有香气的材料的称谓,是从南北朝开始的。这时佛教已经偕同大量异域新物传入中原,高僧大德没有创造新字表示这些新物品,直接取别的物品的称谓代之,结果造成了后人的认识混乱。庾信在《镜赋》中谈到化妆品的制作,有“朱开锦,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之句,“檀”与“甲”(甲香,一种从海螺上提取的香料)、“香兰”并列,可见也是一种香料,而非木料。《镜赋》中的檀是檀香科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在梵语里称为“candana”,直译“檀那”,简称“檀”、“旃檀”或者“檀”。从此此“檀”喧宾夺主,成为所有檀木的代表,直到现在,我们一谈起檀木,仿佛都必须要闻到一股香气。

http://s13/mw690/adf8e8fcge1ab3454699c&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明代紫檀雕释迦像)

说到紫檀,不能不提当时和紫檀一样流行的降香黄檀,即黄花梨。这是豆科黄檀属的一种乔木,它与紫檀同属于黄檀族,这个族内的许多植物的木料都带有香气。除了檀香紫檀和降香黄檀因为使用历史悠久而有自己的名字之外,这个属内的植物统称为酸枝木(因为木材切开之后特有的酸香味)。我们也称这些贵重木材为红木,是因为包括小叶紫檀、降香黄檀在内的大部分酸枝木材芯都是红色或红褐色的—这些称呼统包了黄檀族下面的各种昂贵木材,但是因为来源、质地不同,价格有极大差别。随着几个世纪的砍伐,小叶紫檀和降香黄檀越发稀少,其他黄檀族乔木因此被开发出来作为小叶紫檀的替代品。其中常见的有阔叶黄檀、非洲黄檀(又叫巴罗尼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有三四十种树木可以称为“檀”,如果再算上各类柿树种和其他种的各色“乌檀”,那就更多了。这些“紫檀”之间价格差别极大,市场也非常混乱,除了复杂得连专家都未必弄得清楚的木材,还有各种说不清来源的神话,不仅要分出其他紫檀和小叶紫檀,小叶紫檀里面还有所谓的“老种”和“新种”之分,就好像在印度的某块地方还种着几百年的老紫檀,等着冤大头去砍一刀一样。至于夸大某些形貌,创造出诸如“金星紫檀”、“牛毛紫檀”、“鸡血紫檀”等名目,更是商人的伎俩,蒙骗一些新手罢了。目前看来,似乎有一种趋势,把小叶紫檀当成真正的紫檀,而把其他酸枝木称为红木。可是从英国殖民东南亚开始,大量红木被输入中国,一部分内销,大部分出口,这些家具也会被冠以紫檀之名。由此可见,紫檀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植物的专称,而是可以指代这段历史里所有使用过的红木木材。

http://s1/mw690/adf8e8fcge1ab37c96f50&690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TITLE="由来紫檀看不清【上】  选自《读者欣赏》2013年7月号" />
                                       (明代紫檀罗锅枨画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