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事如蚝(上)(《读者欣赏》2011年第3期)

(2013-01-14 09:36:24)
标签:

《读者欣赏》

美食

生活休闲

杂谈

文/孙欣

    乐观主义者说:“杯子有一半是满的。”悲观主义者说:“杯子有一半是空的。”虚无的人说:“世事如棋,光怪陆离。”振奋的人说:“世界如我盘中的生蚝。”

http://s3/mw690/adf8e8fcxd335b603b6c2&690

    打领结的侍者郑重地托来三尺银盘,盘内铺满碧绿的生菜和晶莹闪亮的冰块。蚝壳被撬去一半,露出珠光里子。黄柠檬片和银柠檬夹在一旁恭候,紫与白的兰花作壁上观。还有淡金色的夏当尼,拉开奢华大餐之帷幕。一统江湖,自生蚝始。然而,富贵哪能常富贵,日中则昃,月满还亏。生蚝在古代现代、东方西方的不同待遇,真应了“世事无常”这句话。
    众多西方国家的日常饮食相当谨慎,不外乎生菜熟肉。主妇小心翼翼,唯恐被寄生虫、胆固醇钻了空子。级食物像生蚝、鱼子、鹅肝酱走的却是大胆冶艳路线,生腥油腻,与健康卫生完全背道而驰,恐怕是“坏孩子”心理作祟。进食与刷卡的惊险刺激,孤注一掷,也是一种魅惑。

http://s2/mw690/adf8e8fcxd335bfdc4111&690

    和同样又软又黏的亲戚—蜗牛相比,蚝要国际化得多。在有考据癖的美食家看来,食蚝史动不动便可上溯到希腊罗马时期。当时,贵族阶层派遣大批奴隶到荒凉的英格兰海岸收集蚝种,养在水池里以面包喂肥后大快朵颐。西方人多信蚝有春药之功能,只因爱神阿佛洛狄忒站在一片蚝壳上自海中冉冉升起,明艳不可方物,馋掉了众雄性希腊神的下巴,从此蚝便沾了仙气,担了“ap hr o di si ac”(春药)之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生蚝的昂贵应该也有功劳。金钱本来就是春药。罗马的珍馐孔雀舌、鹦鹉脑已与美食家卢库鲁斯同朽,兼备饮食与男女意味的蚝却共情圣卡萨诺瓦之事迹流传—据说他的晚餐开胃菜常是一打又一打的生蚝。从旧大陆到新大陆,澳洲、美国、加拿大作为后起之秀纷纷占领各大餐馆水晶灯下的生蚝阵地,与英、法、爱尔兰一争高低。蚝肉在珍珠光彩的壳里孵作一汪颤抖的浓鲜,灵巧啜之,便是一次味蕾的全方位冰凉拥抱,附送无限软玉温香的遐想。
    在现代,由于养殖技术提高,蚝的产量不仅能满足贵族的需要,也能满足中产阶级的渴望。很多人甚至可以在自家后院养蚝,随采随吃。自古以来,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便有不同的爱好:贵族喜欢大胆冒险,比如无神论和打狐狸;平民喜欢熟悉安定,比如周日上教堂和到离城20里的小山徒步旅行。生蚝从王谢堂进入百姓家,烹调方式也平民化地向熟软妥协,不再坚持生腥。洋人烹蚝总离不开烤,离不开香蒜、胡椒、菠菜、融化的芝士。在自家的烧烤会上备两打烤蚝,现在不是王孙公子也能立办。但蚝毕竟曾经“阔过”,故蚝之菜谱也常以“洛克菲勒”、“大师”、“马背天使”命名,而非“贝蒂妈妈”或“南方家制”。如果说贵族对蚝的欣赏角度是美味和色欲,中产阶级对蚝的期望便是美味和身份的提升。

http://s11/mw690/adf8e8fcxd335c1c367da&690

    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食物往往有不同的印象。食用生蚝在西方是优雅高尚,在东方却只是渔家小子的童年记忆。骨子里埋着骨灰级美食传统的中国人,最高级的菜单上并无蚝的名字,只有一些极为抽象或匪夷所思的水陆八珍,和罗马人的思路近似。好吃高价大菜的多是广东人,讲究鲍参翅肚。这几样大菜,上品材料固然难得,但如果不是准备手续繁复,立刻会跌一半身价。专业厨师慢条斯理,精工细做,几天工夫才能将金山勾翅、南非干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老饕们一边细嚼慢咽、浅斟低吟,一边半皱眉半微笑地评论师傅的火候、调味手段。厨师与食客间的推手,盘旋往复,两者既是永远的敌人也是永远的朋友。生蚝被利刃除去半壳后,厨师的一身绝技就无处施展,食客的赞美和抱怨也不免落了空,太不过瘾。因此生蚝永远不会进入中国最高美食俱乐部,顶多是赶个洋人的热闹,或聊慰海边儿女的莼鲈之思。

http://s7/mw690/adf8e8fcxd335c47110d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