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读者欣赏life
读者欣赏lif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54
  • 关注人气:1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洋“醉”浓毛里求斯(下)(《读者欣赏》2011年第12期)

(2012-08-29 09:25:22)
标签:

《读者欣赏》

生活休闲

旅游

杂谈

海豚与象龟的乐园
    约好去拜访岛西岸Tama r i n海湾的海豚们,从未见过野生海豚的我心里充满十二分的期待。从码头碧波航行了20分钟后,在一片宽阔的水域,马达停了下来。船慢慢向前滑行,大家都屏气等待着。突然,水面上跃起几道漂亮的弧线,海豚群就这样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周围的船只顿时发出一片惊叹之声,我立刻兴冲冲地跑到甲板上,放眼在海面上寻觅着。我知道它们就在身边,只是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这里的海豚数量估计在5 0只左右,它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游,尖尖的脊背露出海面,时不时给我们点惊喜,然后又不见了,失望中,突然船下游弋着一个巨大的影子,原来不知何时它又潜入了我们的船底,让大家惊喜万分。看着它们湿漉漉的光滑的身体,由于反射太阳光而变得异常明亮,而那大大的调皮的眼睛,让人又爱又怜。海豚离船是如此之近,不时秀出几个高难度动作,几个胆子大的老外更是跃跃欲试,准备跳入水中与海豚畅游一番。看着它们惬意欢快地跳跃,我终于明白这里是大海精灵的乐园。

http://s12/middle/adf8e8fcxc7f9033340eb&690

    等海豚们游远了,我才注意到这里的海水太美了。浅处碧绿晶莹,水下的礁石、灵巧的小鱼都一览无余,稍深一些的海水则呈现出著名的蒂凡尼蓝,很奇妙的一种半粉半翠的蓝,美得摄人心魄。这清澈灵动的海水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同行的一位漂亮的毛里求斯姑娘已经换上了泳衣,跃入温暖而柔和的海水中,我羡慕地看着这个岛国美女与海豚一样,在水中展示着她的曼妙泳姿。
    毛里求斯还生活着一种很特别的动物,那就是著名的亚达伯拉象龟(Aldabra tortoise)。你也许从未想过乌龟可以当坐骑,不过这个愿望很快会在毛岛南部的La Vanille动物园里实现—园中棕榈树下几十只超过250公斤、身长一米以上的巨大乌龟,像石头般一动不动地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全然不理会周围那些兴奋的游客们。

    据说16世纪时,毛里求斯等几个印度洋小岛都盛产亚达伯拉象龟。1708年的一本航海日记里曾有这样的记载:夜色降临后,象龟们在茫茫的海滩上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密密麻麻,就像铺在地上的鹅卵石一样。可惜后来由于法国、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大规模捕杀,除了塞舌尔的亚达伯拉岛外,其他岛上的象龟群均已灭绝。
http://s1/middle/adf8e8fcxc7f905404bd0&690

    虽然18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令象龟们遭遇一番浩劫,但现在它们在毛里求斯的待遇堪称国宝级别了。当我拿着它们最爱吃的一种叶子引诱它们时,原本纹丝不动的象龟竟然抬起了头,伸长了脖子去够叶子,这才吃惊地发现它们的颈部竟然可以伸长到四五十厘米。由于亚达伯拉象龟性格温和,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园中到处可见在象龟又宽又硬的壳上爬上爬下的孩子们,只是不要期望这些性子慢的大家伙们会背着你走多远,顶多几步而已。而在塞舌尔,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每当有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这个家庭就会收养一个小象龟,让它和婴儿一同成长,以求孩子长命百岁。

http://s8/middle/adf8e8fcxc7f906c6d9e7&690
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岛国虽小,却历经了几个殖民帝国的统治,自然也存留了不少欧洲文化的印记,尤其是殖民地总督庄园,它见证了毛里求斯的发展历程。当我来到18世纪的法国总督拉波多内的庄园时,已经是下午4点了,透过斜射在草地上的喷泉和天使雕像上的阳光,我看到了那座安静的老宅子。
    拉波多内(Labourdonnais),一个对于现代毛里求斯的形成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法国人,1735年~1746年间着手兴建路易港作为法国海军基地,使之具备了首府的地位,成为欧洲到远东好望角航线的补给港口。同时,他鼓励发展农业,1743年在该岛建了第一家甘蔗糖厂,还引进了岛上没有的许多植物种类,比如芒果树、兰花。而今,主人当时从法国进口的各种高档陈设依旧保持完好。

http://s2/middle/adf8e8fcxc7f90b4dd631&690

    岛上另一处值得参观的庄园是尤里卡大宅(Eureka),建于1830年,属于一户殷实的法国大甘蔗厂主。里面
的家具都是通过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和欧洲采购而来,有间“中国屋”摆满了当年中国的外销瓷,而印度进口的大
理石浴盆更是重达一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年殖民者的奢华生活。
    不过如今毛岛的主人已经换成了克里奥人—来自非洲、南亚、欧洲的移民混血后裔。他们的祖先踏上这片有着清澈透底的翠绿色海水、蔚蓝的天空、适宜的气候、新鲜的物产的小岛,决定留下来。经过几百年来的守候开垦,这里终于成了克里奥人永久的家园。如今整个印度洋海岛上空都飘荡着塞卡(SEGA)音乐的旋律,毛里求斯的塞卡,以非洲达姆鼓的节奏和非洲舞步为基础,以拉瓦纳手鼓(Ravanne)、马拉瓦纳(Maravane)吉他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克里奥尔语进行演唱,伴随着变幻莫测的节奏,营造出动人的旋律。

http://s5/middle/adf8e8fcxc7f9186673d4&690
    每个高档度假酒店都会安排塞卡的表演。傍晚,酒店的大堂里准时响起了那首著名的《ANGLAISRANNE MO MARI》,而姑娘们身着艳丽的舞裙,露出性感的肚脐,让音乐更具诱惑。这种克里奥尔人十分喜爱的民间歌舞,起源于19世纪初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是黑人文化和殖民文化融合演进的产物。由非洲舞蹈改编而成的土风舞欢快奔放,从东西方音乐和舞蹈中汲取营养,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命状态、生活处境及所见所闻,舞曲节奏强烈奔放,舞姿粗犷豪放,表演活泼风趣,歌曲高亢深沉,富有原始野性的韵味,如同于燥热夏日饮下一杯清凉的椰汁。

http://s15/middle/adf8e8fcxc7f91cccba8e&690
    岛国的美食,自然也汇聚了各国的特色。18世纪到来的法国人也将他们的美食传统一并带了过来,而大批从印度和中国来的契约劳工,又将香料和新的烹饪配方融入当地的饮食,印度人融入了辣椒、丁香、咖喱等调料,从中国南方来的移民则在这里烹饪炒面、春卷等点心。本地特有的一些植物也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如“百万富翁沙拉”,取自棕榈树树心,口感类似竹笋般清脆、细腻,更少不了各种海鲜,龙虾、海鱼、海蟹、海胆……你几乎可以从里面看到一片海洋,每天都让味蕾在各种混搭美食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