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2019-11-26 10:20:57)
学校名称 |
魏县第二中学 |
||
课例名称 |
《认识计算机硬件》 |
教师姓名 |
赵红娟 |
学段学科 |
七年级信息技术 |
教材版本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章节 |
第一单元第二课 |
年级 |
七年级 |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 (1)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认识计算机主机内部主要元件。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提问、讲授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主要以以下四个阶段来开展: 情境导入; 任务驱动,演示操作; 教师讲解,师生归纳; 师生总结。
整个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层层递增,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中一一探究并记录各计算机要件的名称及功能,相互交流,分工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和谐,教师巡视,发现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交流阶段及时指出,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实现知识点的提升!达成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交流、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的作用。 |
||
学情分析 |
学生此前已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生活中能应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操作,并能了解计算机的简单组成,本节课的“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知识要点,有利于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 |
||
教学方法 |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大家有没有发现教室前面多了什么呢? 学生:电脑、主机、音响等等。 教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咱们家里都有没有电脑呢?你们平时使用计算机都做些什么呢? 学生:争相回答。 教师:原来计算机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咱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计算机这么厉害,它是怎么组成的呢?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设备,哪些同学来介绍一下? 【活动】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各个设备。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硬件。 二、任务驱动,演示操作 教师:老师给大家还准备了一些计算机的设备,现在咱们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元件来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活动1】学生演示操作。 教师:刚才的同学做的非常好,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大家把前面这些设备分成两类。 【活动2】学生讨论,上前展示。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类,引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外部设备和主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三、教师讲解,师生归纳 教师:在这些外部设备里呢,老师重点给大家讲解一下打印机和扫描仪,引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归纳哪些属于输入设备,哪些属于输出设备。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计算机的外部设备除了输入和输出设备还有像优盘、光盘、移动硬盘这些存储设备叫做外存储器。 【活动1】学生把老师准备好的设备分类。 【设计意图】以点概面,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除了这些外部设备外,计算机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学生:主机。 教师:现在我打开主机箱,咱们一起看一看,主机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主机包括主板、内存条、中央处理器、硬盘、显示适配器、声卡、光驱。 【老师仔细介绍组成主机各个部分。】 【活动2】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扮演卡片上的角色,假如老师是一台主机,哪位同学是我的好朋友住在我的肚子里呢?请站起来。老师提问没有起立的学生。现在假如老师是一个主板,那么哪位同学是老师的好朋友呢? 【活动3】学生到前面把老师准备好的设备分类。 四、师生总结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要点,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 通过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性高,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穿针引线的作用,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索中让学生去掌握新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软件合适,让多媒体与学生多了很多交互,不再是单纯的去接收知识,而是可以自己动手去操作,很好的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但是本节课的评价环节还可以更加优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