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冠山书院

(2012-11-03 16:31:31)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院

冠山书院

    山西平定,位于太行山西麓,东向井陉娘子关通往河北,历来为晋冀通通之要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此地属太原郡。五代时期,此地属北汉。北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征河东在此设平定军,平定的称呼由此而来,可见赵氏一平天下抗辽灭北汉之决心。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四年(979)时破太原城,灭北汉刘氏政权。

http://s15/mw690/adc4613bgcd931aac1dee&690 

平定很出了些名人,如元代的吕思诚,明代的乔宇,清代的傅山,民国才女石评梅等。明末清初时思想家傅山、清代地理学理张穆等也均到此游学。金、元、明、清经科举中进士131名;举人680名;各类贡生785名。仅清代嘉庆丁卯科乡试,一次中式解元、举人、副榜15名。留下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被世人盛赞为科名光耀无双地,冠盖衡繁第一州

    冠山书院,我们不得不提到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四大才女,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民国时期是真正的风华绝代,各领风骚。其中石评梅生世文华出众,名噪京华,无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1928年因患脑膜炎,年仅27岁便去世了。作为一名进步青年,石评梅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为国家的民主事业积极奔走。在1926318日发生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出兵镇压抗议日军的游行学生,石评梅的好友刘和珍不幸遇难。石评梅在3 25日于《京报副刊》发表《痛哭和珍》一文,我们可以看到其泣血的文字,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是同样的悲愤:昨天的惨案,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http://s15/mw690/adc4613bgcd9330042b7e&690

    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父亲为她发蒙,课之以四书诗经。除家教外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除酷爱文学外,她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因爱慕梅花之俏,自取笔名石评梅。她年少时,画了一幅梅花条幅并自配诗,引来许多老先生对此赞叹不已: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做十分春。

    石评梅的代表作《红鬃马》即以家乡冠山作为背景。她在书中写道:到家后三天……父亲爱怜我,让我去冠山住几天……山道中林木深秀涧水清清,一望弥绿……草花粉蝶黄牛白羊,这村色是我所梦想不到的……走过了石坊不远便到了庙前,匾额写着资福寺,旁边有一池清泉,碧澄见底,岩上傅青主题着丰周瓢饮四字,池傍有散发古松一株,盘根错节,水乳下滴,松下缠绕着许多女萝。转过了庙后,渡一小桥是槐音书院,因久无人修理已成废墟,荆棘丛生中有石碑倒卧,父亲叹了口气,对我说这是他小时候读书之处。再上一层山峰至绝顶便到了冠山书院,我们便住在这里……”  



http://s6/mw690/adc4613bg7af51e710195&690

 

带着石评梅心中的美好冠山,我便寻道而去。从阳泉县城出来不到十公里,沿着指示牌走,便可见山脚下红色砖墙村庄里满是秋收的喜悦,金黄的玉米在平平的屋顶堆成小山样。一条盘山路全用水泥浇成,车可以盘旋而上。路经一块平坡,新修一座小小土地庙。走几里地向上的山路,一座金青彩绘的牌坊矗立在眼前,上书“冠山”二字,是赵朴初手笔。这就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了。

过牌坊,路边立有山西省人民政府1986年所立的“冠山书院”省级保护单位石碑。沿路还立有少了上半身的石像,一只石羊趴在秋草中,另有一尊石像还较为完整,手中拄剑而立。这些都是后来从别处搬来的吧。

走不多远,一座琉璃龙壁立在正中,山路在此右拐,听到佛寺的钟声,便看到那座资福寺了。山门外一株树杆硕大枝叶繁茂的苍松,寺内有一株枝干高耸的古柏,据说有900多年历史了。没有看到石评梅父亲小时候读书的槐音书院的废墟。紧挨着资福寺左侧的小园上有一小门紧闭,墙上镶有一碑写着此处即为槐音书院旧址。槐音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郡人张佩芳任寿州时,与多人募资,在冠山资福寺东面修建。起初欲名梵宇书院,因院内有古槐参天浓荫盖地,山风时至疑有丝竹音,直隶总督那彦成题额槐音书院。自好之士,习静之儒,避城市喧嚣,本州外地好学之士接踵而至,多至100余人,每科名丽桂籍者,珠联星耀不下数人,亦称下书院。



寺院后成了一空地,在网络上看到有网友拍摄的雪后倒卧残碑,也许是石评梅那时所见吧,现在也不知所踪。

 

从资福寺山门前过鱼池,看到丰周亭立在路口。亭内立有巨石,清初爱国哲人傅山傅青主先生题书篆字丰周瓢饮。这里的丰周,是指西周都城由歧邑迁至丰邑(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内)之事;瓢饮典故,则见于《论语》一书,即所谓一箪食,一瓢饮。讲孔子门生颜回贫寒,饮食极为简陋的状况。傅青主将将丰周瓢饮联词题书于冠山,噗然有隐喻欲成大事者即先要有耐大苦的志气并以其深刻寓意启迪冠山学子的意思。


http://s10/mw690/adc4613bgcd931b219e39&690

从丰周亭往上,我一个人走在秋叶泛黄的的冠山林间。秋日的阳光漏过树间,不知名的小鸟儿在杂树中穿过,大些的鹊鸟在高枝上掠过,不时有黄绒绒的松鼠好奇地看看我孤身走在山道,又倏忽消失在在老树的枝叶间。

折向右,不多远,“文献名邦”的石牌坊立在山路口。清嘉庆十六年(1811),浙江会稽人吴安祖赴任平定知州,平定嘉庆丁卯(1807)乡试成绩突出,为了振兴文教,奖掖后进,吴安祖决定在南天门下的黑沙岭古道上修建“文献名邦”坊,并亲撰楹联,写下不朽名句:“科名焜耀无双地,冠盖衡繁第一州”。“文献名邦”坊系现代新立,为四柱三门式。这座牌坊原来是位于平定黑沙岭古道上的科名坊,俗称红牌楼。于1989年迁建于冠山景区的相思松处。坊额和楹联均由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的平定人周璧书写。

走过牌坊,不规则小石块铺就的山路上,倒着一棵枝条虬劲的古树,就像一条巨龙盘在路上,人须从树枝间通过,一边灌木丛中,另有参天古树,但都已失去生命,光秃秃的树干依然透着顽强的力量,就这么树立着,就这么躺着。一切感到生命的可敬。

前面树丛中露出石屋一角,就是冠山书院了吗?是的。那就是崇古冠山书院。也是一座牌坊立在眼前,额书欣欣南风,上联为:冠群峰潇洒麓屋书声不息,下联为:山谷士隐修松涛漱石长鸣。


http://s7/mw690/adc4613bgcd9330ca75a6&690


那边上赑屃驮着的半块残碑,不就是原来散落在资福寺后空地上的吗?原来放在这儿来了。不过,这碑想来是原先是槐音书院的,现在槐音书院已经不存,它就立在这儿默守着崇古冠山书院,岁月斑驳的眼神无言地看着我。


http://s5/mw690/adc4613bg7af51ea7a704&690崇古冠山书院,清嘉庆十一年(1806),奉直大夫孙裕重建。书院坐西朝东靠山临谷建于冠山腹部,四面秀木环合,环境静谧、幽邃。当时为两重院,内院正面月台上有西窑五眼,居中一明两暗称崇古洞。月台下南窑三眼,中窑壁嵌集柳公权玄秘塔,五言诗石刻十六块,窑门额书广业。北窑三眼额书新德也为一明两暗。外院有窑洞一孔为书院仆役居室,外形为瓦房,内部为窑洞,冬暖夏凉。里院月台下立有明代嘉靖年间,乔尚书(乔宇)的《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诗碑曰:峻岭崇罔冒雪来,冠山遥在白云隈。松盘厚地蜿蜒出,花散诸天缥缈开。傍险欲寻归隐洞,凌高还上读书台。平生仰止乡贤意,莫遗遗踪闷草莱。

冠山书院正门题额:崇古冠山书院,左右两侧各书:文献名邦有材,于斯书院为盛。一切建筑都是新修的,唯有那脚下的石台阶,斑斑驳驳,透着岁月的沧桑。


http://s10/mw690/adc4613bgcd93314ebca9&690进门看到山墙上挂有“天地同仁”孔子像。山西的建筑就是这样,大门进去一定是先看到山墙,实际上起到影壁的作用,那些大户人家往往在山墙上有砖雕座山影壁。左折进去,进入院内可见明清两代的碑刻,如汪藻的《冠山名贤书院》诗碑、陈凤梧的《游冠山书院》诗碑、孙毓芝集柳玄秘塔五言诗刻石、乔宇的《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诗碑、白金的《新建高岭书院记》碑等。

汪藻诗曰:

冠山书院势碧,驻界未来游吊左丞。

十里红尘飞不到,百年青史作先增。

林皋松老荒书屋,洞口桃花羡武陵。

酒出行厨归兴晚,笙簧遥送水中僧。

乔宇诗碑最被后人称道,诗曰:

峻岭崇冈冒雪来,冠山遥在白云隈。

松盘厚地蜿蜒出,花散诸天缥缈开。

傍险欲寻归隐洞,凌高还上读书合。

平生仰止乡贤意,莫遣遗踪闵草菜。

   

冠山书院始建年代无考,《平定州志》记载,宋宣和年间已建有冠山精舍。元代中书丞时吕思诚父祖数世在此读书,因为称为吕公书院。明弘治十三年(1489年)重修,知州吴贤在冠山吕公书院遗址的石洞前构筑正堂叫名贤书院,时任山西布政司左参汪藻在弘治十三年立有赞颂吕左丞诗碑:冠山山势碧棱曾,驻节来游吊左丞。十里红尘飞不到,百年青史价先增。”

现存建筑的古迹为清嘉庆十一年(1860年)乡人孙裕出资重建,为区别于当时平定城内的冠山书院,称崇古冠山书院。


http://s15/mw690/adc4613bgcd933181766e&690

吕思城,字仲实(1293———1357),平定人。泰定元年中进士,后擢升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顺帝初,拜监察御史、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等职。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著作传世。他性情刚直、体察民情、秉公办事,倡导破除迷信,不畏权势,直言进谏。在任翰林院期间,曾总裁宋、辽、金三史,病逝后赠齐国公,谥忠肃。

“吕公书院虽系官办,但实成于吕思城之手,因而得名。志载:左丞吕思城,以元世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化之所立书院令,并奏请赐额,造燕居殿,设宣圣孔夫子肖像,以颜子与曾子配祭,另筑会经堂,以及德本、行源斋舍,书院藏御赐经籍、图书万卷。

书院为两进式院落。内外两重院落建筑外面是普通房屋,内里为石券窑洞建筑,窑面以青砖挂面白灰刷墙。

院有双生槐树,挂满红布条,下面放着一块石碑写槐音书院,其实大可不必了,因为这一非古物,二来此地是崇古冠山书院么。进院时绕过山墙的屋子为当时仆役居息之所。

进得内院,正面为西向窑五眼,居中一明两暗称崇古洞,南窑三眼,一明两暗,小纂书广业,北窑相对,额书新德,窑洞建筑外挂前檐,上筑瓦顶,俗称无梁洞。居中崇古洞立有孔子像,两侧墙上有孔子生平介绍。两边窑里陈列着崇古书院的历史说明。入口处有孙毓芝集柳玄秘塔五言诗刻石复制碑。

院内两侧各有三眼窑洞,里面陈列着历史上以及现在平定的名人事迹。

 

书院右侧有一两个古迹很值得一看。

一块巨石上凿有一小石洞,为左丞石庵。洞相当小,里面昏昏然隐约刻有字。而更大的山石上侧壁题有傅山傅青主的儿子傅眉题诗在上。

过书院背后,又一牌坊立在陡峭的山路口。喘吁吁再往上上百级台阶,先见到有吕祖庵。奇的是依山势吕祖庵上面就文昌宫。站在文昌宫平台上,极目可见冠山余脉。

冠山胜景称之为“雨过冠山”,只是今日艳阳高照,又值正午。但是想那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的情景,也是历历在目的。

http://s7/mw690/adc4613bgcd9333139076&690

http://s10/mw690/adc4613bgcd93339635b9&690

从文昌宫再往林间不远处,就是夫子洞旧迹了。

    如果从书院出来,向左去,可见仰止亭。清乾隆年间,湖广提督窦瑸(平定东关人),致仕归籍所建。仰止,语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为仰慕高册之伟大,后人常此表示对圣贤先哲的敬仰。

再往前行,可以见到另一条石径古道,立着两柱一杠的石牌坊“道脉”。另一面游人罕有从此而过,加上边上新修了可通车的水泥路。牌坊已要藏在树木中不可穿过了。从“道脉”坊往上,回头可见另一面刻着“石室传薪”,说明其实是另一条通向夫子洞的古路,很是艰难。当你走得实在气喘而不知终点所在时,突见路边一巨石上有乾隆四十八年所刻:寻孔颜乐处。再往前不远,也就到夫子洞了。


http://s15/mw690/adc4613bgcd931ba01eae&690


http://s6/mw690/adc4613bgcd931c7805b5&690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任临洮太守的孙杰,字朝用,别号高岭,回归故乡后,寓居于冠山书院,每日聚朋邀友且吟且酌,见冠山山腰中有一巨石,即出资凿石洞曰:夫子洞,供奉孔圣人,另凿两洞,供奉颜子、曾子,在夫子洞的左面修建了高岭书院。聚书万卷,校勘其间,从严规范以导迪子孙,亦称上书院。

眼前的高岭书院,已残垣断壁,难觅当日情景了,唯有断墙上“上书院”字迹依然。




http://s5/mw690/adc4613bgcd931c0762f4&690


http://s9/mw690/adc4613bgcd931d000b08&690

http://s6/mw690/adc4613bgcd931d97a255&690

夫子洞前有一石牌坊,过门洞进小院,左有石上刻“墨”字,右有“云中坐论”字样。正中一小石洞,里面孔夫子、颜子、曾子端坐,前面红布供香。近600年来,无论是书院的兴衰,孔子的香火却从未断过。一旁边那明代陆琛所作《高岭书院孔子调铭》今犹立于夫子洞院中。

http://s6/mw690/adc4613bg7af51cd25f55&690因高岭书院及夫子洞建成山腹林间深处,不远处另堆砌有“焚化字纸池”,以防山林火灾。


http://s1/mw690/adc4613bgcd93233a5d90&690

山顶上原有清泉往下,从一石岩下渗出,岩上至今留有“蓬莱”字样。林间处处刻有“卧云眠石”“化机”“云根”“名邦文源”等字样,为明、清时所留。

冠山的书院,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夫子洞内孔夫子依然在那儿,静穆无声地凝视在洞外的风花雪月,寒来暑往。那如笔竖起“墨”石,那横卧的“砚池”石,造就了平定冠山无数文人才子,领风骚于华夏。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不得不离去了。看到了冠山书院的倾圮,看到冠山书院的修复,看到了冠山秀拔的岩石,虬劲的苍松。冠山的书香,也许我应该留下来,象石评梅当年一样,在此住上几天,感受那雨过冠山别样的风情。



http://s6/mw690/adc4613bgcd931f1444f5&690



http://s2/mw690/adc4613bgcd9320fed831&690

http://s1/mw690/adc4613bg7af51cf6ee90&690

http://s8/mw690/adc4613bgcd93224df8e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