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

(2014-10-08 17:31:48)
标签:

情感

       在今天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偏义复词”的知识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这方面不是太在意,导致学生们认识上存在盲区,为了“补缺”,特做了以下总结。

       偏义复词是文言中一类特殊的复合词,这类词通常是由两个语素构成,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常常是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音节的作用。我们通常把这类复合词称为偏义复词。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如: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这里的“公姥”就是一个偏义复词,“公”指公公,“姥”指婆婆;根据文本内容,没有出现刘兰芝的公公,所以,“公姥”在这里专指婆婆,即词义偏在“姥”这个词,“公”只是衬字。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

             (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
“浅”和“深是反义词,此处的“浅深”只取的意义。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出”和“入是反义词,此处“出入”只取的意思。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如:

      (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
“园”和“圃是语意相近的词,“园”指种树的地方,“圃”指“种菜的地方”。此处的“园圃”只取之意。
           (2)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国”和“家是语意相关的词,此处的“国家”只取之意

    这里的“浅深”“出入”“园圃”“国家”就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其它偏义复词如: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在“骑”)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父母”偏在“母”;“弟兄”偏在“兄”)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同上,“父兄”偏在“兄))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作息”偏在“作”)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偏在“同”)

       需要说明的是,此类题目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还未曾出现过,在复习过程中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