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建言中国金融衍生品人才培养:放眼长远,产学相长
(2014-10-29 17:04:45)
标签: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朱宁saif金融衍生品期货行业 |
背景:上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汇率利率大幅波动的金融动荡局势下,金融期货应运而生,自1972年首个产品推出以来,发展已有四十多年,交易品种琳琅满目。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球交易所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量高达216亿手,其中金融期货及期权交易量高达176亿手,占到81.29%。相较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庞大规模,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仅有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两种,股指期货起步于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上市,而至今,中金所只上市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两个金融期货品种。起步晚、品种少、发展落后已是市场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无知和偏见、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缺乏人才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三大阻力。而纠正偏见,吸引优秀人才汇聚期货市场,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当务之急。
那么中国金融衍生品人才如何培育?队伍如何发展壮大?作为知名学界教授,又曾为多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行提供专业咨询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以美国金融衍生品人才培育的经验作参照,建言中国衍生品人才培养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同时注重研究与实践结合,实现产学相长。
▎金融衍生品人才培养要有长远眼光
要以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视角来看待整个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角度讲,我们不希望仅仅帮助学生思考今后三年或五年会发生什么,我们希望学生能考虑得更长远: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今后整个行业发展里,最重要的是哪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哪项技能?美国有很多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这些项目其实在二十年前根本不存在。所以金融行业是周期性相对较强,发展速度又非常快的行业。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于金融衍生品人才的培育,我们要有长远的、前瞻的眼光。
▎金融衍生品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很多美国的高校,他们提供衍生品相应学位的院系,往往都不是商学院,有的是工程学院,有的是数学院,说明这是一个要求综合素质的行业。与此同时,中国很多成功的科学家,他们在美国华尔街往往不是从事的前台业务活动,而是从事中后台的技术支持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完全达到机构对个人的要求。所以在这个行业,加强自己多方面的软实力,如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对于整个项目和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行业
随着金融事业的纵深发展,对于金融研究能力、战略性思考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希望大家在做好自己日常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更开阔地对整个金融行业,对衍生品行业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思考整个行业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应对?比如,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美国芝加哥能够成为全球的金融衍生品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和CBOT、CBOE两个交易所分不开的。他们与很多商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有些教授把自己研发的新产品直接推荐给交易所,而这些学院的学生也会通过参与研究从而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界和实业界的结合
首先,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起到牵头作用。从学校来讲,培养人才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无论协会还是交易所,都可以在一些特别合适的时机、环境,给人才提供实践的舞台,从而更好地促进衍生品行业人才的培养。其次,从企业角度来讲,通过正在研究或培训的项目,招聘吸纳专业学生,从而把学界一些先进的金融理念带到金融实践当中。再次,通过对行业企业的了解,通过学界的一些培育引导,帮助从事衍生品行业的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提升?从而促进中国衍生品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无知和偏见、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缺乏人才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三大阻力。而纠正偏见,吸引优秀人才汇聚期货市场,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当务之急。
那么中国金融衍生品人才如何培育?队伍如何发展壮大?作为知名学界教授,又曾为多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行提供专业咨询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以美国金融衍生品人才培育的经验作参照,建言中国衍生品人才培养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同时注重研究与实践结合,实现产学相长。
▎金融衍生品人才培养要有长远眼光
要以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视角来看待整个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角度讲,我们不希望仅仅帮助学生思考今后三年或五年会发生什么,我们希望学生能考虑得更长远: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今后整个行业发展里,最重要的是哪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哪项技能?美国有很多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这些项目其实在二十年前根本不存在。所以金融行业是周期性相对较强,发展速度又非常快的行业。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于金融衍生品人才的培育,我们要有长远的、前瞻的眼光。
▎金融衍生品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很多美国的高校,他们提供衍生品相应学位的院系,往往都不是商学院,有的是工程学院,有的是数学院,说明这是一个要求综合素质的行业。与此同时,中国很多成功的科学家,他们在美国华尔街往往不是从事的前台业务活动,而是从事中后台的技术支持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完全达到机构对个人的要求。所以在这个行业,加强自己多方面的软实力,如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对于整个项目和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行业
随着金融事业的纵深发展,对于金融研究能力、战略性思考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希望大家在做好自己日常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更开阔地对整个金融行业,对衍生品行业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思考整个行业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应对?比如,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美国芝加哥能够成为全球的金融衍生品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和CBOT、CBOE两个交易所分不开的。他们与很多商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有些教授把自己研发的新产品直接推荐给交易所,而这些学院的学生也会通过参与研究从而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界和实业界的结合
首先,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起到牵头作用。从学校来讲,培养人才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无论协会还是交易所,都可以在一些特别合适的时机、环境,给人才提供实践的舞台,从而更好地促进衍生品行业人才的培养。其次,从企业角度来讲,通过正在研究或培训的项目,招聘吸纳专业学生,从而把学界一些先进的金融理念带到金融实践当中。再次,通过对行业企业的了解,通过学界的一些培育引导,帮助从事衍生品行业的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提升?从而促进中国衍生品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