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背景:央行8月13日公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上月少增1.69万亿元;M2增速为13.5%,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比上月少增6948亿元;存款负增长1.98万亿元,较上月减少了5.77万亿元。无论是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还是新增存款、货币供应量增速,均远远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这份数据与很多人的预期不相符,触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大幅下滑的贷款数据引发了市场对资金面的很多担忧,但央行又罕见地快速地进行了解读和回应,又让这种担忧在当天化做一场虚惊。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份数据呢,数据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作客央视财经频道《首席看市》栏目,就央行最新出炉的7月份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主持人姚振山:我首先有一个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央行在发布数据的时候,一般不会主动出来解读,而是让市场各方去解读。但昨天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央行很快自己先出来解读,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内涵?
朱宁: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背景支持。第一个方面整个市场对于这一段时间央行的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很大的猜测,或者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
第二点,这一次的数据确实和6月份相比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调整,又引发了市场对于下一段整个全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非常强烈的一个市场环境下,我觉得央行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出来给大家做一个解读,究竟该怎么看待这种数据。
主持人:因为从这个数据本身,7月份新增贷款比预期减了一半,6月份是一万亿,这个差距太大了,说明什么?说明整个经济的复苏和微刺激,本身是不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朱宁:我觉得可能有两个角度来看这个数据。一方面,这里面确实反映了从6月份的微刺激和定向降准的这个过程里面,整个市场对于资金的一种非常饥渴的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央行觉得可能要释放流动性的压力,不像6月份这么强。第二点,我觉得可能央行之所以这么快地进行一个澄清,也是希望不要让市场产生一种怀疑。因为6月份的时候,大家期望说,市场会很宽松,央行会采取一个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家对今后的预期,可能会从上半年比较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下半年比较变松的货币政策,我觉得央行其实也做了一个技术上的解释。更多的是什么?6月份放得很松了,所以7月份不用放这么松。这应该是对于央行比较准确一个态度,既不是过松也不是过紧,相对比较中性。
主持人:那现在提出来总量稳定和结构优化,该怎么解读?
朱宁:总量稳定其实就跟刚才讲的,中性基本是一致的。大家不要对整个货币供应总量,或者社会融资总规模的体量有过大的调整,但与此同时,前一段我们讲的定向降准,定向回购,从结构层面来讲,怎么能够化解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风险,比如房地产,怎么能够让比较需要资金的比如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这个可能是下一段整个货币政策调整,调结构比整个的总量调整可能更重要的目标。
主持人:因为我们的宏观经济的目标是稳增长,央行的贷款如果调结构的话,这个和稳增长之间怎么来匹配?
朱宁:我们整个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有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这点是不变的。但这个过程中,具体经济里面的哪个部类能够获得这种资金或者在获得资金的时候,对应的利率成本是多少,这点可能是在下一步大家更要关注整个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定向降准,对于农业,对于小微企业、需要更多支持的金融行业,可能会得到更多也更有优惠的利率政策。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央行的快速回应里面有一句话,说现在贷款的规模是合理的一个范围,那么它的合理范围是什么,比如说从一千亿到三千亿,这难道是一个合理范围?
朱宁:解读这个具体数字,有两方面要考虑。第一,可能有一个季节性的调整;第二,6月份冲高,所以7月份有一个相对的回落。从目前的角度来讲,稳增长仍然是一个主要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尤其在整个价格通胀没有太多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不过不会像过去的两三年那么宽松。同时这种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不会集中向房地产、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那么强烈的一个倾斜。
主持人:按照昨天公布的数据,我们看到贷款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当然也担忧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可能会持续下降,在下半年宏观经济方面,特别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方面,会不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调整,还是说持续保持现在所谓稳的这样一个局面?
朱宁:稳定可能仍然是整个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一个基调,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可能小幅的战术上的调整,包括可能进一步地帮助房地产行业能够软着陆,或者化解房地产行业对整个经济带来的风险,可能是下一步货币政策逐步有序渐进能够实现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因为推出了稳增长之后,大家觉得可能信贷的投放规模在增加,那么A股市场上也会有更多的这种预期,资金宽松一些,会有更多的资金进来,实际上,我们看到7月份、8月份走势也是不错的,结果昨天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很多人的预期落空,我们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曾经出现过比较大的一个跌幅,随后因为央行做了回应,而似乎盘面又稳定了,但是你觉得这个数据本身会不会改变A股市场机构投资人,包括个人投资人的预期?
朱宁:我觉得会有影响。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整个A股市场,仍然是对于资金有非常大的一个祈求。大家对企业基本面的盈利改善,并没有特别大的期望。大家更多希望有一个结构的变化,无论是A股结构性的调整或者是改革,或者是整个资金面的宽松。这次数据变化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上对于牛市能走多远的预期。但与此同时,我觉得可能投资者还是很关注企业的盈利层面,在整个货币没有大规模宽松的前提下,是不是某些行业、某些板块能够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市场可能会出现一轮更多分化的行情,大势涨幅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某些特别受益的板块可能还会走出一些行情。
主持人:不会是一个大行情?
朱宁:对,我估计不会像大家在之前说的,能看到2500点或者3000点的行情,但是可能某些板块还有很多机会。
主持人:您在华尔街也工作多年,这一轮美国股市走牛包括创出新高,跟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迟迟没有推出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也有很多人预期说,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现在是在稳增长,但是随着经济见底之后,不可能再差了。那A 股市场会不会在下跌了七年之后,随着各项政策,包括改革的红利释放,也会逐渐走出来,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保险资金,国务院新的国十条出来,是不是会营造一个大的宽松的局面?
朱宁:美国股市的走强,很大程度上确实得益于整个量化宽松的退出和全球资本回流到美国,推动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国内的红利,主要是改革红利。究竟有什么新的经济、金融和整个社会改革的措施,能够给市场带来新的亮点?我觉得我们整个金融体量,无论是从资金面的提供还是整个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确实还会创造很多新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A股市场在很多年没有一个很像样的牛市之后,确实市场是有非常强的期盼的。但与此同时,我也想强调一点,在出现了很多衍生品或者新的金融创新产品之后,A股市场这种原来大家非常习惯的大涨大跌,大牛市之后、大熊市的这种趋势,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大家更要关注战略性的一个布局,同时还要把握一些战术性的短的市场反弹机会。
主持人: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也想跟您探讨一下。一个是我们从货币本身来讲,现在只是稳增长,没有到一个大放的阶段,而产业结构调整在进行中,也看不出来到底哪些大的周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现在对证券市场本身的市场进行定性的话,是不是没有一个全面牛市的一个局势会展开?
朱宁:行为金融是我主要研究的一个领域。我觉得从整个货币的供应量来讲,现在可能由于过去五年我们货币增长都很快,投资者已经形成了货币会高度增长的预期。现在稍有收紧或者稍有中性,因为整个股市更多关注的是预期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情况,发生的情况和预期相比,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现在中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市场,已经可能低于某些预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很难有一个特别大的对于牛市的一个推动。从产业结构调整来讲,有很多行业,其实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包括某些具体公司,它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推动整个大盘的涨幅,我个人也是有所保留。第三点我觉得投资者的预期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逐渐被磨没,市场能不能有一轮周期吸引人气、聚集人气,鼓动一次新的牛市,也比较难了。所以我大行情的机会,我个人不是特别乐观。
主持人:因为在您的专著,也是我们最近重点在研读和学习的一本书,就是《投资者的敌人》,里面谈到了这个预期和情绪的这种变化,对于投资行为,包括整个市场、整个情绪的这种影响,那现在你觉得在A股上,大家的投资情绪或者说投资预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朱宁: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有非常强的一个期盼,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来实现。但在微观方面,我觉得大家可能有非常多的不同板块,究竟哪个板块更有吸引力一点,会受政策的红利影响更多一些。
第二,从具体怎么解读某些政策来讲,我觉得存在比较多的不同意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个市场或者一个板块,或者有一个股票在三个涨停之后,突然出现两个跌停,其实反映整个市场的这个信心和情绪还是相对比较脆弱的,观望的和短期的。
主持人:大行情本身的基础,从您刚才解读到的货币政策本身的这种政策结构是怎样?
朱宁:稍微比较中性。缓步或者逐步的,可能不会对股市短期有特别大的一个正面的推动。
主持人:从您的研究和判断来看,如果有一个比较积极的货币政策的话,会不会在这两年内出现?因为这个决定了投资者的情绪。
朱宁:我个人觉得,如果有一个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肯定会造成新的一轮牛市,但是我个人对于新一轮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特别有期望,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会导致整个全球出现资本面相对比较紧张的一种趋势,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大量地投放供应量的话,有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溢出。
第二个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面,我们整个货币供应量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增长了十几倍,在这么大的一个基数上,我们是不是能够大规模地实行宽松政策,这种宽松政策会不会对房地产行业,对于某些地方的政府投资造成新一轮的扭曲和新一轮的刺激,这也是央行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就整个国际和国内形势来讲,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趋势,不会特别明显。
资料链接:
《首席看市》是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新近推出的一档高端财经访谈节目,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三十分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外知名投行、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著名学者进入演播室,针对国内外财经、金融以及产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政策动向进行深入解读,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权威参考。
这份数据与很多人的预期不相符,触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大幅下滑的贷款数据引发了市场对资金面的很多担忧,但央行又罕见地快速地进行了解读和回应,又让这种担忧在当天化做一场虚惊。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份数据呢,数据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作客央视财经频道《首席看市》栏目,就央行最新出炉的7月份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主持人姚振山:我首先有一个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央行在发布数据的时候,一般不会主动出来解读,而是让市场各方去解读。但昨天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央行很快自己先出来解读,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内涵?
朱宁: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背景支持。第一个方面整个市场对于这一段时间央行的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很大的猜测,或者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
第二点,这一次的数据确实和6月份相比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调整,又引发了市场对于下一段整个全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非常强烈的一个市场环境下,我觉得央行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出来给大家做一个解读,究竟该怎么看待这种数据。
主持人:因为从这个数据本身,7月份新增贷款比预期减了一半,6月份是一万亿,这个差距太大了,说明什么?说明整个经济的复苏和微刺激,本身是不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朱宁:我觉得可能有两个角度来看这个数据。一方面,这里面确实反映了从6月份的微刺激和定向降准的这个过程里面,整个市场对于资金的一种非常饥渴的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央行觉得可能要释放流动性的压力,不像6月份这么强。第二点,我觉得可能央行之所以这么快地进行一个澄清,也是希望不要让市场产生一种怀疑。因为6月份的时候,大家期望说,市场会很宽松,央行会采取一个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家对今后的预期,可能会从上半年比较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下半年比较变松的货币政策,我觉得央行其实也做了一个技术上的解释。更多的是什么?6月份放得很松了,所以7月份不用放这么松。这应该是对于央行比较准确一个态度,既不是过松也不是过紧,相对比较中性。
主持人:那现在提出来总量稳定和结构优化,该怎么解读?
朱宁:总量稳定其实就跟刚才讲的,中性基本是一致的。大家不要对整个货币供应总量,或者社会融资总规模的体量有过大的调整,但与此同时,前一段我们讲的定向降准,定向回购,从结构层面来讲,怎么能够化解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风险,比如房地产,怎么能够让比较需要资金的比如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这个可能是下一段整个货币政策调整,调结构比整个的总量调整可能更重要的目标。
主持人:因为我们的宏观经济的目标是稳增长,央行的贷款如果调结构的话,这个和稳增长之间怎么来匹配?
朱宁:我们整个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有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这点是不变的。但这个过程中,具体经济里面的哪个部类能够获得这种资金或者在获得资金的时候,对应的利率成本是多少,这点可能是在下一步大家更要关注整个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定向降准,对于农业,对于小微企业、需要更多支持的金融行业,可能会得到更多也更有优惠的利率政策。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央行的快速回应里面有一句话,说现在贷款的规模是合理的一个范围,那么它的合理范围是什么,比如说从一千亿到三千亿,这难道是一个合理范围?
朱宁:解读这个具体数字,有两方面要考虑。第一,可能有一个季节性的调整;第二,6月份冲高,所以7月份有一个相对的回落。从目前的角度来讲,稳增长仍然是一个主要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尤其在整个价格通胀没有太多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不过不会像过去的两三年那么宽松。同时这种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不会集中向房地产、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那么强烈的一个倾斜。
主持人:按照昨天公布的数据,我们看到贷款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当然也担忧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可能会持续下降,在下半年宏观经济方面,特别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方面,会不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调整,还是说持续保持现在所谓稳的这样一个局面?
朱宁:稳定可能仍然是整个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一个基调,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可能小幅的战术上的调整,包括可能进一步地帮助房地产行业能够软着陆,或者化解房地产行业对整个经济带来的风险,可能是下一步货币政策逐步有序渐进能够实现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因为推出了稳增长之后,大家觉得可能信贷的投放规模在增加,那么A股市场上也会有更多的这种预期,资金宽松一些,会有更多的资金进来,实际上,我们看到7月份、8月份走势也是不错的,结果昨天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很多人的预期落空,我们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曾经出现过比较大的一个跌幅,随后因为央行做了回应,而似乎盘面又稳定了,但是你觉得这个数据本身会不会改变A股市场机构投资人,包括个人投资人的预期?
朱宁:我觉得会有影响。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整个A股市场,仍然是对于资金有非常大的一个祈求。大家对企业基本面的盈利改善,并没有特别大的期望。大家更多希望有一个结构的变化,无论是A股结构性的调整或者是改革,或者是整个资金面的宽松。这次数据变化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上对于牛市能走多远的预期。但与此同时,我觉得可能投资者还是很关注企业的盈利层面,在整个货币没有大规模宽松的前提下,是不是某些行业、某些板块能够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市场可能会出现一轮更多分化的行情,大势涨幅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某些特别受益的板块可能还会走出一些行情。
主持人:不会是一个大行情?
朱宁:对,我估计不会像大家在之前说的,能看到2500点或者3000点的行情,但是可能某些板块还有很多机会。
主持人:您在华尔街也工作多年,这一轮美国股市走牛包括创出新高,跟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迟迟没有推出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也有很多人预期说,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现在是在稳增长,但是随着经济见底之后,不可能再差了。那A 股市场会不会在下跌了七年之后,随着各项政策,包括改革的红利释放,也会逐渐走出来,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保险资金,国务院新的国十条出来,是不是会营造一个大的宽松的局面?
朱宁:美国股市的走强,很大程度上确实得益于整个量化宽松的退出和全球资本回流到美国,推动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国内的红利,主要是改革红利。究竟有什么新的经济、金融和整个社会改革的措施,能够给市场带来新的亮点?我觉得我们整个金融体量,无论是从资金面的提供还是整个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确实还会创造很多新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A股市场在很多年没有一个很像样的牛市之后,确实市场是有非常强的期盼的。但与此同时,我也想强调一点,在出现了很多衍生品或者新的金融创新产品之后,A股市场这种原来大家非常习惯的大涨大跌,大牛市之后、大熊市的这种趋势,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大家更要关注战略性的一个布局,同时还要把握一些战术性的短的市场反弹机会。
主持人: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也想跟您探讨一下。一个是我们从货币本身来讲,现在只是稳增长,没有到一个大放的阶段,而产业结构调整在进行中,也看不出来到底哪些大的周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现在对证券市场本身的市场进行定性的话,是不是没有一个全面牛市的一个局势会展开?
朱宁:行为金融是我主要研究的一个领域。我觉得从整个货币的供应量来讲,现在可能由于过去五年我们货币增长都很快,投资者已经形成了货币会高度增长的预期。现在稍有收紧或者稍有中性,因为整个股市更多关注的是预期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情况,发生的情况和预期相比,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现在中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市场,已经可能低于某些预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很难有一个特别大的对于牛市的一个推动。从产业结构调整来讲,有很多行业,其实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包括某些具体公司,它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推动整个大盘的涨幅,我个人也是有所保留。第三点我觉得投资者的预期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逐渐被磨没,市场能不能有一轮周期吸引人气、聚集人气,鼓动一次新的牛市,也比较难了。所以我大行情的机会,我个人不是特别乐观。
主持人:因为在您的专著,也是我们最近重点在研读和学习的一本书,就是《投资者的敌人》,里面谈到了这个预期和情绪的这种变化,对于投资行为,包括整个市场、整个情绪的这种影响,那现在你觉得在A股上,大家的投资情绪或者说投资预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朱宁: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有非常强的一个期盼,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来实现。但在微观方面,我觉得大家可能有非常多的不同板块,究竟哪个板块更有吸引力一点,会受政策的红利影响更多一些。
第二,从具体怎么解读某些政策来讲,我觉得存在比较多的不同意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个市场或者一个板块,或者有一个股票在三个涨停之后,突然出现两个跌停,其实反映整个市场的这个信心和情绪还是相对比较脆弱的,观望的和短期的。
主持人:大行情本身的基础,从您刚才解读到的货币政策本身的这种政策结构是怎样?
朱宁:稍微比较中性。缓步或者逐步的,可能不会对股市短期有特别大的一个正面的推动。
主持人:从您的研究和判断来看,如果有一个比较积极的货币政策的话,会不会在这两年内出现?因为这个决定了投资者的情绪。
朱宁:我个人觉得,如果有一个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肯定会造成新的一轮牛市,但是我个人对于新一轮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特别有期望,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会导致整个全球出现资本面相对比较紧张的一种趋势,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大量地投放供应量的话,有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溢出。
第二个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面,我们整个货币供应量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增长了十几倍,在这么大的一个基数上,我们是不是能够大规模地实行宽松政策,这种宽松政策会不会对房地产行业,对于某些地方的政府投资造成新一轮的扭曲和新一轮的刺激,这也是央行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就整个国际和国内形势来讲,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趋势,不会特别明显。
资料链接:
《首席看市》是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新近推出的一档高端财经访谈节目,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三十分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外知名投行、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著名学者进入演播室,针对国内外财经、金融以及产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政策动向进行深入解读,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权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