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关于地产调控不能说的秘密(附:操作策略)

(2016-10-11 18:18:05)
标签:

杂谈

冬天穿着湿棉袄 —— 银行的窘境

话说这中央的地产调控一出,真的是要吓死一批人。先前用高价拿土地的那帮地产大佬们,有哪个不着急呢?

那些关于地产调控不能说的秘密(附:操作策略)

眼看着政府对楼市限购又限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盖好的商品房卖不出去的话,大佬们拿什么来偿还银行的贷款?经济下行阶段,商业银行系统的坏账率本就很高,远远不止官方报出的百分之三那点儿程度,所以这一轮地产调控绝对会让大部分银行雪上加霜,不良资产又得继续飙升。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遥想十余年前四大行刚刚完成战略收缩和不良资产剥离那会儿,在银行工作是何等的风光,多少人挤破了头皮想进去,

那些关于地产调控不能说的秘密(附:操作策略)

可如今经济已进入了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曾经共享利益大蛋糕的盟友变成了当前难以甩掉的沉重包袱,商业银行已经俨然成了地产开发商的陪葬品。若是没有国家股东这层关系做后盾以及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我国的银行业早已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舍车保帅 —— 高层的艰难抉择

众所周知,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保持着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特别是对于不动产的建设投资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那些关于地产调控不能说的秘密(附:操作策略)

要知道,房地产业绝不仅仅是盖房子那么简单,土地财政牵连到的是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政府、包括银行、包括农村经济等等的各方利益主体。就产业链关系来说吧,建造商品房需要水泥、钢材、玻璃等这些最基本的材料吧,房地产业的繁荣就会带动这些上游行业跟着繁荣,调控稍微缺失就很容易造成这些行业盲目地扩建产能,经济运行周期一旦翻过了繁荣阶段就会出现过剩产能。同时,基于房地产业所关联着众多子行业,比如电梯、家装等,它所带动的就业数量也是惊人的。据最保守的估算,房地产业贡献了整个经济GDP15%左右,这还不包含上下游产业的数据!现在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都被房地产绑架了,过快的城市化已经逼迫地方政府走上了土地财政的歧路。虽然高层痛下决心要改革弊政,让经济回归正常的增长之道,让消费来拉动,但是,这一切谈何容易?经济的转型是要经历剧痛的,在维持增长的新动能尚未培育成熟之前就以如此力度挤掉房价泡沫,让旧的发动机熄火,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无奈的是,在积重难返的困局之中,除了付出代价力排风险之外,似乎没有第二个从根本上扭转经济颓势的办法。

债牛得以继续 —— 投资者的避风港

对于那些质疑中国楼市和股市之间存在蹊跷板效应的人,节后A股的两连阳以及楼市的悲歌故事似乎足以让他们无言以对:今天的股市又是单边上扬,成交量又是得以扩大,不得不承认这魔咒灵验吧。然而,也许你会想不到:地产调控真正的受益者其实是债市,正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什么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如前所言,地产调控必然拖累实体经济,导致资产回报率的下降,感染到金融市场那里必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自然下行。由于债权利息是固定的,市场利率的下降就意味着用于计算债券价格的折现率下调,那么债券估值必然提升嘛,这就是经济衰退时债券价格上涨的理论依据。第二,由于地产调控引发的资产荒在资金面利好股市的同时也进一步削弱了股价的基本面支撑,使得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下降,在避险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相对安全的债券上去。近几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交量大增就是例证。

附赠:操作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