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汝窑天蓝釉花觚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汝窑天蓝釉象鼻耳瓶
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近年来,随着我国收藏热的升温,过去不曾见过的许多新的收藏品种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过去十分罕见的红山文化玉、战国青铜器、汉代金包玉和北宋包金瓷器等。这些稀世的珍宝出现在古玩市场,引起了众多藏家的疑惑,是真是假,一时众说纷纭。面对这些珍宝,收藏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以文博专家和这些专家的崇拜者为代表,凭着过去的所谓经验和对专家的盲目崇拜,在不调查不研究的情况下,草率的将这些珍宝一概说成赝品或臆造品。而以少数喜爱探索或独具慧眼的收藏者为代表,他们凭着敏锐的洞察力,面对这些无人问津而又新鲜稀奇的收藏品种,大胆的、执着的、甚至是盲目的将它们收藏起来,以作研究。我们不去评论他们谁对谁错,因为在收藏领域里总是众说纷纭,对一件藏品的真假贵贱从来就是说法不一,难求一致。如果全都看法统一,哪里还有“慧眼识宝”之说,也就没有“捡漏”和“打眼”了。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汝窑天青釉三足炉
下面就目前市场出现的“包金瓷器”进行一下探讨,通过分析研究,理清这些“包金瓷器”的来龙去脉,对喜爱收藏的人们给予一些提示和帮助,这是我们的目的。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钧窑玫瑰紫花口花觚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惊人,信息量的巨大给人们的检索工作以极大的方便。但当我们在网上输入“包金瓷器”时,显示的有关内容却少的可怜,除了极少的几个藏家对自己所藏进行简单的介绍外,真正有关“包金瓷器”的研究文章几乎找不到。可以说这是一个未被重视的,急待研究的课题。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官窑粉青釉敞口尊
在这些有限的所能查到的介绍中,我们收集到一些“包金瓷器”的照片和藏家个人的一些看法,有的藏家甚至也不知道它的真、假、贵、贱,通过汇总这些资料并结合我们自己的所藏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了以下几点:
1.包金瓷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收藏品种,这在收藏热到来之前是没有的,是近十几年来的事。
2.包金瓷器的包金不是纯金,而是铜、银材质上的鎏金。
3.包金瓷器几乎全部用的是当时的名窑瓷器,如: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磁州窑等。
4.包金瓷器上的包金大多腐蚀严重,鎏金的脱落,金属上的锈蚀等十分明显。
5.包金瓷器的釉面有的已经出现钙化或土沁十分严重,一些老土粘在瓷器表面,很难清除。
6.有的包金瓷器的底部有款识,如:官、内府、蔡、成王殿、奉华、皇后阁、宋仁宗等。
从以上的归纳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这些包金瓷器不是传世品,包括故宫和国博等博物馆都没有收藏过包金瓷器。它们的出现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媒体对收藏的过热宣传,收藏群体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盗墓风潮猖獗,出土器的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包金瓷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2.这些包金瓷器不是一般墓中之物,而是皇族大墓中的产物。因为这些名窑瓷器在当时只有皇族才可使用,在当时是不可能流入民间的。由于目前的专家将其否定,才使这些宝物在当今社会流入民间。
3.这些包金瓷器中没有普品,全部来源于当时的名窑,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有包金瓷器的出现。这些名窑中精选出来的瓷器经过包金更加璀璨夺目,正适合了宋代宫廷的陈设审美需要,成为当时宫廷摆设的时尚。
4. 从瓷器本身和包金的被腐蚀看,这些包金瓷器一直深埋地下,时间达千年之久。在它们的身上明显保留着岁月腐蚀的痕迹,如果想把它们清洗干净是非常困难的,而瓷器表面千年的钙化更是无法清除的。
5. 包金瓷器上的款识有力地证实了这些包金瓷器是宋代早期宫廷陈设瓷这一身份,我们认为这些字不一定是人们所说的款识,这些刻写在器底的字有可能是当时用于记录这些瓷器在宫廷里所摆放的区域而已。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哥窑米黄釉香炉
为了进一步证实包金瓷器的历史,我们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在宋代林禹《吴越备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敬殿,复上金装定器二千事,……。”意思是说吴越国王钱弘俶于太平兴国五年向大宋朝廷进贡了“金装定器”2000件,……。 有人对“金装定器”作了如下定义: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银或铜,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也有把“定器”说成是定窑瓷器的解释。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这一段记述也从时间上证实了这些包金瓷器是北宋早期宫廷贡品。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定窑橘黄釉凤首壶
我们知道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昌盛的时期,唐代也是金器最发达的时期,唐代的金器盛行必然会影响到之后的大宋王朝,同时也会影响到与宋同期的大辽国-契丹,有藏友认为这些包金的瓷器是辽文化的产物,对这一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宋代早期与辽国都受大唐影响喜爱金器,但当时宋代名窑瓷器,特别是五大名窑瓷器的精品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民间不可得,如何会拿到辽国进行包金和陈设,这在道理上是行不通的。宋代早期的国力不强,无法像大唐盛世那样使用纯金,包金瓷器上使用的铜、银材质的鎏金也说明了它们是大宋王朝所为,与辽国无关。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 [转载]北宋宫廷御用瓷——“包金瓷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包金磁州窑褐彩纹梅瓶
包金瓷器上使用的铜银材质丝毫不会影响它们的珍贵性,它们的皇族身份以及名窑地位已经使它们风光无限,再加上千年的历史更使它们的身价倍增。然而本应是价值连城的珍宝,由于现今专家们的“走眼”及社会的不认可,使其失去光辉,流于民间。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这种对于收藏者千载难逢的收藏机遇将稍纵即逝。由于这些包金瓷器本身固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决定,它们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它们将对研究北宋早期各大名窑和宫廷御用瓷提供最有力的实物依据,相信这些包金瓷器最终将会闪耀出灿烂的金光!
周老师QQ:1294587904
免费鉴定:1377132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