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生生活事业职业青春奋斗蚁族北漂杂谈李巍 |
分类: 岁月如歌 |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去住在远郊的朋友家里小聚,回来的时候已近半夜,我开车走在高速外的辅路上,收音机放着舒缓的音乐,但我并不觉得轻松惬意。总会在那么一个偶尔的瞬间,有点厌倦终日忙碌的生活。如果不是明天一早有个人特地从国外赶来接受抗衰老治疗,我就可以留宿在朋友家,即便不能尽兴畅聊,也能在他家宁谧的大宅里踏踏实实睡个四周没有喧闹的好觉,不必连夜驱车往市区赶。
我在南城高速辅路昏暗的灯光开车走了一段,远远望见一个年轻人背个很大的背包,独自一个人走。我放慢车速,他没往后看,但从车灯光里判断出身后有车,往路边靠了靠,继续往前走。他的脚步很快,身影在灯光里拖得很长。
与他擦身而过的时候我看了看车外,一个大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穿得很朴素,又背着沉重的背包,我断定这个年轻人不是本地人。我往前开了百八十米,踩刹车停下,从后视镜看着那个年轻人,他也留意到了我,边走边朝我的车里看。他从我的车旁经过,我拉开车门叫他上车。年轻人犹豫了片刻,指指后备箱。
他上车之后我们聊了一小会儿,我有点后悔让他搭顺风车。已经半夜了,他要去北五环外的地方,而我们此刻在南四环外。不过既然让他上了车,只能好事做到底,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我说到了城区就容易打到出租车了,他没有吱声。一路闲聊,大概知道了他大半夜从远郊区往城里赶路的缘由:刚来北京闯世界的他无处落身,明天一大早有个重要面试,如果成功就直接上班,管吃管住。早起赶公交来不及,所以他半夜背着行李往城里赶。
开车将他送到目的地,我又担心他今夜何处落脚。他笑着说,随便找个网吧对付一夜,又安全又省钱。他只说了一声谢,问了我的姓,背着背包朝马路另一边走去,灯火通明,我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熟悉的影子。在更早的二十多年前,朋友中有不少人是踯躅于北京街头的年轻人,北京有过太多这样的身影。那些身影今天已经融入北京不见踪迹,但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依然在北京的空气里飘荡,那叫做曾经,叫做回忆。
这几天又一部反映在北京谋生的青年人生活的电视剧播出了,调子与先前的类似剧目没有太大分别,北京青年与北京无关,北京爱情飘离北京,奋斗也成了高富帅的花前月下。那不是生活,只不过是贴着北京标签的文艺作品,真正看到在北京奋斗的青年,才会明白花前月下和情长爱短仅仅是电视剧,现实的青春很残酷。
大概80后的热度已经过了,现在人们热衷于谈论90后。光阴如梭,青春果然短暂。
生于今天这个时代,从踏进学校那天起,也许就已经注定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我想没有哪个年轻人真的怕往前走,怕的是一路走得辛苦,青春过得残酷。12年苦读也许是中国人之外绝无仅有的一种磨练,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慵懒地度过最松散的大学时光,青春的尾巴就拖上了难以摆脱的沉沉包袱:学历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找;年龄越来越大,结婚越来越不敢想;物价越来越贵,工资涨得越来越慢;国家越来越富,小康离自己越来越远;买不起的东西越来越多,买得起的越来越不安全;房子越盖越高,找一间容身的小窝却越来越艰难……越是想让青春自由绽放,纷至沓来的现实困扰就越多,要忍老板,要防同事,加班不敢埋怨,旅行不敢奢望,谈不起恋爱,买不起房子。终于懂了,青春很残酷,与北京无关,在哪里都一样。
但我们仍然要活着,为了无法预知的美好明天。
现实残酷,青春残酷,年轻人对自己不能残酷,至少要让自己乐观地活着,笑着面对生活,踏踏实实踩出每一个脚印。工作压力大,但它给了我们历练;感情很飘忽,但它给了我们美丽回忆;青春去得快,但它给了我们耕耘的享受;成长很烦恼,但却离成熟越来越接近。
青春不怕受委屈,年轻不怕跌跟头,走得很累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跌倒的时候,给自己一句鼓励,失意的时候暂时低下高昂的头,失望的时候,看看最早升起的太阳。年轻的时候付出努力未必有收获,但如果放弃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享受青春其实与物质无关,而在于心。如果用心珍惜和享受生命,享受年轻,辛苦一点的人生也能收获幸福的青春记忆。生活中不缺少快乐,只是缺少发现快乐的心灵和眼睛。
我送给那个夜行的年轻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祝你成功!”他回报给我一个微笑。无论面对着怎样的境遇,年轻就不要放弃信念,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一路前行,即便在最残酷的青春里,也能用奋斗写下最值得回忆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