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寓居故城的父子尚书——仪智、仪铭

(2023-04-04 11:17:16)
标签:

杂谈

仪智,字居真,祖居山东高密县胶水东南渠村。永乐十九年,仪智随儿子来故城居住。在故城购置田产,修筑院落、亭台,寓居故城。每日与故城隐逸之士义叟胡宗相从,过往甚密。胡宗,元至正年间生人,号东皇子,慷慨尚义。佐婚葬拯贫乏,累年不厌。在房后空旷之地修建凉亭,与故城隐逸之士饮酒对弈,自得其乐。明洪武初年,故城县令钱本中至其家拜访,称“义叟”。永乐年间,文简公仪智寓居故城,与胡宗成为朋友。时大学士杨士奇、大冢宰蹇义听说仪智寓居故城,沿运河往来必到故城下榻,与文简公仪智会晤言欢。仪智寓居故城数载卒,归葬山东高密县卞家庄西。洪熙元年,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简”。
仪智是由县里教育官员起家,仕至高官礼部侍郎,成为国家重臣、名臣,官至三品。洪武末年,仪智六十岁被推举为耆儒,授予高密县训导,后升为莘县教谕,再升高邮州知州。仪智在高邮任职期间,督课农业,兴办学校,吏民都拥戴他。永乐元年,仪智升任宝庆府知府,当地人很剽悍,唯独害怕仪智,互相告诫说不敢碰他。仪智以强硬的工作作风,与朝廷命官的威严,震慑不法之徒,使宝庆府平安稳定。因仪智政绩突出,被朝廷诏回任右通政兼右中允。不久,外放升任湖广右布政使。因得罪宦官被贬到通州服役,其子仪镈携全家谪居故城。
永乐六年冬,湖广指挥使龚忠入京朝见皇上,永乐皇帝问起湖北、湖南隐居民间的老儒,龚忠说出了仪智在通州服役的情况。皇上即日便把仪智诏回。仪智到京后,立即就任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一年元旦,当时有日食出现,礼部尚书吕震请求朝廷照常朝贺,正好左谕德杨士奇也这样认为,和仪智的意见一致。于是,朝廷采纳了仪智的建议,免去元旦的朝贺。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诏令吏部、翰林院选择耆儒侍奉皇太孙朱瞻基读书的老师人选,大学士杨士奇和蹇义一致推荐仪智做皇太孙的老师。太子朱高炽说,“我曾推举李继鼎,铸成大错,悔之不及。仪智诚然是端正之士,可惜太老了!”杨士奇给太子叩头,“仪智是以做教育的官员起家,明理守正。虽然老了,但精神不衰。廷臣中老成守正的人选,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仪智。”这一天午朝,皇上询问太子:“侍奉孙子朱瞻基读书的人选定了吗?”太子回答,“大家都推举礼部侍郎仪智来做,但没有最后决定。”皇上听说大家推荐仪智为师,大喜,说道,“仪智虽老,但能直言,此人可用!”遂命礼部侍郎仪智做皇太孙朱瞻基的辅导老师。仪智每次给皇太孙讲解史书,必定是反复启迪,启发教育。同时,在德育教育上,把正心术作为培养品质的根本。到永乐十九年,仪智以八十高龄致仕。
仪智的季子仪铭,字子新。天性孝友,易直有父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由侍郎戴纶推荐,授行在、礼科给事中。九年秩满,皇上怀念仪智旧功,改任修撰。正统三年预修《宣庙实录》成,得白金、文绮之赐。后迁侍读。改郕王长史。景帝即位,仪铭力赞朝廷征伐大事,授礼部右侍郎。第二年兼任经筵官。不久晋升南京礼部尚书,怀献太子立,加太子太保,召为兵部尚书兼詹事。凡国家大事,必与仪铭参决而行。景泰五年七月,卒于北京,享年七十三岁,谥号“忠襄”,葬与山东高密县卞家庄西,父亲墓地的侧面。
仪智、仪铭父子,均以推荐察举为官,这种“察举”选士制度,是自远古到清代选士制度的一种。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福井重雅在“中国秦汉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评价,“中国对世界最大的功绩,就是汉代的察举制度。因为这种不依据特定的家世和财产,而是依据其学问和才能选举人才的制度,是非常合理的现代化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这一社会民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仪智、仪铭父子,皆以荐举为官,父子俱为即贤且能的合格人才,国之重臣、名臣。仪智、仪铭父子永远回荡在历史的空间,他们既是高密的骄傲 ,也是故城的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