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城县祖杨中学的历史沿革

(2015-04-03 22:17:18)

故城县祖杨中学的前身为山东省武城县祖杨公社祖杨农业中学,始建于1962年9月。校址在今河北省故城县建国镇小商庄村,原为山东武城县祖杨公社医院的三间旧房。1963年,遭受洪水灾害,迁至小商庄村南祖杨公社农场的三间土房。学校创建之初步履维艰,“三个教员(滕九江、张子衡、刘金声)一张桌,一块黑板一口锅”是学校创办之初的真实写照。1964年,国务院调整行政区划,原山东武城县运河以西划归河北省故城县,公社迁往河西街称建国公社,祖杨农业中学迁至原祖杨公社大院,即今址。校名改为河北省故城县建国公社祖杨农中。成为全县唯一一所面向农村,培养农业技术和农村管理人才的全日制农业学校。

1974年,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成功培育出“祖杨一号”、“祖杨二号”优质麦种,先后通过了河北省农科所、中国农科院鉴定,并在华北小麦种植区推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先后承担完成中国农科院和省、地区、县农业科研项目163项,成功引进和繁育适应华北地区生长的优种28万斤。1978年5月,与河北衡水中学同时成为河北省革委会决定办好的三十所河北省重点中小学之一(原载1978年5月17日《河北日报》)。曾两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在河北省有“北有阳原,南有祖杨”的美称,成为河北省农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1985年,学校升格为“河北省故城农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祖杨农校)”,其初中部迁至今建国镇祖杨完全小学校址,称建国镇祖杨中学。1996年,祖杨中学与原建国中学合并,祖杨中学原址建建国镇祖杨完全小学。2000年,祖杨农校恢复初中部招生。

1969年,根据山东两名小学教师所谓的“侯王建议”,提出了“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片,高中不出社”的口号,全县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大队办,原公办小学办戴帽初中,各公社都办高中。建国公社河西街完全小学办成了戴帽初中,称故城县建国公社河西街中学,1970年,开设高中班,称故城县建国公社建国中学。要庄公社在商庄完全小学办戴帽初中,1970年,设高中班,称要庄公社商庄中学。1980年,建国镇建国中学、要庄乡商庄中学撤销高中班,成为乡办初中。1996年,河北省合乡并镇,建国镇和要庄乡合并,要庄乡商庄中学遂称建国镇商庄中学。

2008年,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县政府决定,河北省故城农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各专业合并到河北省故城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易名河北省故城县职业教育中心。祖杨农校初中部、建国镇建国中学、建国镇商庄中学三校合并办学,校名“河北省故城县祖杨中学”。

祖杨中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惊天动地的辉煌,也有陷入崩溃边缘的彷徨与挣扎,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它只能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有过特殊贡献的学校。它的历史,见证了共和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它那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积极向上,求真向真的教育文化积淀,永远是祖杨中学的骄傲,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