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穿越王平古道(韭园-大寨-马致远故居-峰口庵-圈门)

(2013-11-20 23:56:10)
标签:

京西古道

王平古道

峰口庵

圈门

韭园

分类: 京西古道W.PekingAncientRoad

京西古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尤受驴友喜爱。它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进香道,道路复杂曲折,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自从20139月我们第一次穿越门潭古道之后(参见博文《京西古道驴行记之一:初识门潭古道》),我对京西古道开始着迷,计划分批次徒步穿越京西古道的主要分支。

http://s1/mw690/003aD0TVty6EgfjYxIjaf&690

2013113,我们14位驴友相约穿越王平古道。

  王平古道,位于北京西部郊区,是京西古道中现存的景点以及遗迹最集中的一条。北京西部的山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沿线汉代遗存丰富,值得深挖。

早八时许,驴队到达王平镇村口。

http://s6/mw690/003aD0TVty6EgfeA9mc64&690

大家在韭园的牌坊前合影。

http://s1/mw690/003aD0TVty6ElaSmPng1e&690

韭园村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之一,是京西古道上的出入“王平古道”的第一村,位于京西九龙山麓。该村历史悠久,应在辽金时代成村,因村中有些古迹是金元时期的。据史料记载,现存的京西古道最早的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专门为韭园村拍了一部短片《门头沟区韭园村》,参见链接http://www.xkjtv.cn/mlxc/7393.shtml

http://s2/mw690/003aD0TVty6EghbO9mr93&690
    位于“王平古道”起点的韭园村,现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即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h6NDpX9d&690

韭园村在北,东、西落坡村相联在南。桥耳涧村独立在东。四个小村在一个大山环抱中。千百年来,山民们既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又接待着来往商队的喧嚣。因过去这里的村民以种菜为主,尤以种韭菜出名,所以村名叫“韭园”。现村内的文物古迹很多,“王平古道”从村中穿过,古民居、古庙、古碉楼等人文景观成为历史见证。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gh0LJS232&690

村口正在修缮旅游设施,崭新的四合院古色古香。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ghGSE0l85&690

村内虽盖有部分新房,但还保留很多明清民居,也有元代古居。这些古民居大多为精良的三合院、四合院。院落随山势的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村中的树木极多,树木的覆盖率极高。这些古民居大多掩映在浓荫中更显得古香古色。院内的房屋,青砖灰瓦,木窗雕花,砖雕、石雕相衬。

遥想当年,古道穿村而过,韭园四村就成为古道上的驿站,客栈、酒馆、商铺等比比皆是。在古道临街古民居的墙上,现还有“古道商铺”的匾额。

路边,京西古道的标志。http://s10/mw690/003aD0TVty6EghQWkMA64&690
  深秋,柿子树叶已被秋风吹落,惟见黄色的柿子挂满枝头。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gxHwKFJ63&690

韭园村内的遗址很多,如三义庙、龙王庙、菩萨庙等。三义庙在桥耳涧村,座东面西,院内有古银杏一株,庙门口有古槐一株。但大门紧闭,我等无法入内。三义庙的北墙外就是“王平古道”的北道,现有立碑说明。

在东落坡村还有古碉楼,这座古碉楼相传修建于金代,高约 10米,里面分三层。是过去用于军事上的瞭望哨。碉楼完全掩映在树木葱茏中,四周有栅栏,虽可拍照,亦无法近观(参见下图)。

http://s2/mw690/003aD0TVty6EgxN2QR88e&690

在西落坡村,有一处叫“大寨”的古遗址,又叫落难坡,是古代的一所监牢(参见下图)。相传在金代时,宋朝的徽、钦二帝曾囚禁于此。因人们都知,徽、钦二帝是囚禁在当时的金中都东(今宣武区)的唐代古刹法源寺内“坐井观天”。徽、钦二帝囚禁于此是传说,还是押解途中曾在此暂禁不得而知。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yf7WBA7a&690
    但现在大寨处已有立牌说明,就明确指出,宋朝的徽、钦二帝就是囚禁于此。目前,此监牢仅余两面墙(只有很窄的断面依稀可见当年痕迹),监牢早已无存,如今变成了果园(参见下图)。参观“大寨”遗址,每人收费五元。

http://s3/mw690/003aD0TVty6EgzZart99b&690

  最值得韭园村民们骄傲的是,在韭园村的西落坡小村内,有我国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故居坐西朝东。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绕过影壁进一间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即马致远故居,进院每人收费十元。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xZw4BMe6&690
    现在村里的很多地方,都以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尤其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对村里的环境,进行复原。如我国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故居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其院就应为元代古居。不过,我怎么看怎么不像。怎么连老树都没有?那三义庙一看就是真的。

http://s7/mw690/003aD0TVty6EgxSpSyzaf&690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他是我国元代时著名的大戏剧家,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马致远并被尊为“曲状元”,在元代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后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世代代流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看来韭园村人民对马致远这位大戏剧家是何等热爱。问题是与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景物相似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有人考证说,在马致远的其它曲中可证明西落坡村为他的故居。如《元曲三百首》中的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曲句为:“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自然就被认定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而言,东落坡为东村。据说,现在马致远故居已被北京市有关文物部门确定,并在故居门口立有说明。不管怎么说,有总比没有强!

  韭园村在九龙山脉的环抱中,四周是山峦叠翠,树木葱茏,风景幽丽。村中有多眼清泉(小桥流水),泉水清凉甘甜,成为村民的生活用水,并多有果树,像核桃、柿子、枣树、樱桃、桃、杏、李等,尤多核桃、柿子。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zOGEmM94&690
   出了韭园村,驴队开始上山。头一天的雾霾被昨夜的大风吹尽,抬头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gAtOZZt97&690

   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九龙山顶,在小狗之家客栈休息片刻,完成简易午餐。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gAzpcu35f&690
   客栈边有一颗奇特的古树,貌似“比干树”。

http://s8/mw690/003aD0TVty6EgAirh0y2e&690

   午餐后,驴队刚开始走上的是防火道,可以取捷径直达门头沟圈门。但为了能参观上峰口庵和蹄窝遗迹,驴队又折返回来,顺着山梁直奔峰口庵而去。

http://s3/mw690/003aD0TVty6El7DaQsI44&690

秋日的京西古道,景色醉人。

http://s9/mw690/003aD0TVty6EgAmhwlz11&690
     在铺满黄金叶的古道上驴行,多么惬意!

http://s4/mw690/003aD0TVty6EgB852cEd0&690

 我们情不自禁停下脚步,忙不停地用相机留下秋天的记忆。

http://s9/mw690/003aD0TVty6EgBsOhtL09&690
    远处,定都阁和军队雷达站清晰可见。

 http://s7/mw690/003aD0TVty6El7tLHtJ97&690
    驴队顺着山梁西疾行大约两个小时,便到了峰口庵。只见一道关城横亘在垭口处,古道穿城洞而过,这就是号称古道中路第一隘口的峰口庵关城,也是今天京西古道之门潭古道的必经之路。http://s11/mw690/003aD0TVty6EgAGb5X228&690

峰口鞍关城是当年通往山西内蒙的咽喉关隘,为拱型结构,大体完好,是当时玉河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遥想当年,关门一开,商旅出行,骡嘶马鸣,驼铃十里,商队络绎,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已经永远地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几通私家的墓碑被砸成几段,横躺在路边,仔细一看确实也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各路驴友自然在峰口庵附近安营扎寨,休整一番。

http://s9/mw690/003aD0TVty6ElbFcecx51&690

    在距离峰口庵关城西南不足二百米的山岗处,凹陷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一百多个,蹄窝直径近20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令人极为震撼(下图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l8z5JzA9a&690
    一片壮观的“蹄窝”赫然在拐弯处呈现,这就是期盼中的京西古道最壮观的路段。虽然已经来过,但再次走近它还是忍不住惊呼。蹄窝略有规则的向前向后排列而去,密集清晰,鬼斧神工。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l8tuRSW42&690

古道一直延伸到远方,向着潭柘寺方向,似乎仍在默默诉说那些古老的故事。

http://s9/mw690/003aD0TVty6Elbs8TcC4a&690

这些深深的蹄窝,需要多少的驮畜来踩踏、又需要多久的岁月才能形成?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l8dh7NPb5&690
    在蹄窝遗迹拍完照片,我们折返回来穿过峰口庵关城,经过一段保留下来的古道,下天梯,顺防火道下行,直达圈门过街楼。

http://s5/mw690/003aD0TVty6El8G38ISc6&690

    大家在圈门过街楼旁“门头沟之源”石碑前合影留念,纪念王平古道驴行顺利完成。http://s6/mw690/003aD0TVty6EgxwNrIj7f&690
      在圈门过街楼的北侧,有一座古老的窑神庙。相传腊月十八是窑神爷的生日,所以过去每到腊月十七这天,都要由各煤窑的窑主摊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清代管理京西煤业事宜的机构就设在此庙。1949年以后,这里还一度成为北京市京西矿区政府驻地。http://s13/mw690/003aD0TVty6Elb6cPlLf1&690
    现在,窑神庙公园正在新修大门,而窑神庙因修缮还未开放。窑神庙旁边有不少雕塑,记录着当年京西挖煤的艰辛。

http://s7/mw690/003aD0TVty6ElbNYp7M56&690
    窑神庙前的古树也很有特点,基本上都“开膛破肚”,中间基本掏空,不知是什么缘故。 http://s1/mw690/003aD0TVty6ElaXVbMbbf&690

    总结一下:

    王平古道穿越路线以及时间分配:王平(早845到达)→韭园牌楼(9:00)→ 碉楼(9:10 ))→大寨(9:20)→ → 马致远故居 (9:30)→韭园四村山脚(9:50))→ 登九龙山(10:00→小狗之家客栈(11:15)→ 午餐(11:40)→  峰口庵,休整(13:30)→ 蹄窝 (13:50)→ 古道→ 天梯→ 天桥浮村→三店村(14:30))→圈门过街楼→ 窑神庙(15:00)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lrmCEif1b&690

    王平古道,全长16公里左右,历时六个小时即可完成徒步驴行(包括摄影和休整),其难度略低于门潭古道、卢潭古道和庞潭古道,是我们经历过的京西古道中难度最小的一段,但可以说是京西古道中景色最美丽、人文积淀最丰富的一段。一年四季,新老驴友皆宜。既可以从韭园经峰口庵至圈门,也可以反过来驴行。可以自带午餐,也可以在终点韭园一带吃农家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