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穿越王平古道(韭园-大寨-马致远故居-峰口庵-圈门)
标签:
京西古道王平古道峰口庵圈门韭园 |
分类: 京西古道W.PekingAncientRoad |
京西古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尤受驴友喜爱。它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进香道,道路复杂曲折,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自从2013年9月我们第一次穿越门潭古道之后(参见博文《京西古道驴行记之一:初识门潭古道》),我对京西古道开始着迷,计划分批次徒步穿越京西古道的主要分支。
http://s1/mw690/003aD0TVty6EgfjYxIjaf&690
2013年11月3日,我们14位驴友相约穿越王平古道。
王平古道,位于北京西部郊区,是京西古道中现存的景点以及遗迹最集中的一条。北京西部的山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沿线汉代遗存丰富,值得深挖。
早八时许,驴队到达王平镇村口。
http://s6/mw690/003aD0TVty6EgfeA9mc64&690
大家在韭园的牌坊前合影。
http://s1/mw690/003aD0TVty6ElaSmPng1e&690
韭园村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之一,是京西古道上的出入“王平古道”的第一村,位于京西九龙山麓。该村历史悠久,应在辽金时代成村,因村中有些古迹是金元时期的。据史料记载,现存的京西古道最早的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专门为韭园村拍了一部短片《门头沟区韭园村》,参见链接http://www.xkjtv.cn/mlxc/7393.shtml
http://s2/mw690/003aD0TVty6EghbO9mr93&690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h6NDpX9d&690
韭园村在北,东、西落坡村相联在南。桥耳涧村独立在东。四个小村在一个大山环抱中。千百年来,山民们既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又接待着来往商队的喧嚣。因过去这里的村民以种菜为主,尤以种韭菜出名,所以村名叫“韭园”。现村内的文物古迹很多,“王平古道”从村中穿过,古民居、古庙、古碉楼等人文景观成为历史见证。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gh0LJS232&690
村口正在修缮旅游设施,崭新的四合院古色古香。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ghGSE0l85&690
村内虽盖有部分新房,但还保留很多明清民居,也有元代古居。这些古民居大多为精良的三合院、四合院。院落随山势的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村中的树木极多,树木的覆盖率极高。这些古民居大多掩映在浓荫中更显得古香古色。院内的房屋,青砖灰瓦,木窗雕花,砖雕、石雕相衬。
遥想当年,古道穿村而过,韭园四村就成为古道上的驿站,客栈、酒馆、商铺等比比皆是。在古道临街古民居的墙上,现还有“古道商铺”的匾额。
路边,京西古道的标志。http://s10/mw690/003aD0TVty6EghQWkMA64&690
深秋,柿子树叶已被秋风吹落,惟见黄色的柿子挂满枝头。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gxHwKFJ63&690
韭园村内的遗址很多,如三义庙、龙王庙、菩萨庙等。三义庙在桥耳涧村,座东面西,院内有古银杏一株,庙门口有古槐一株。但大门紧闭,我等无法入内。三义庙的北墙外就是“王平古道”的北道,现有立碑说明。
在东落坡村还有古碉楼,这座古碉楼相传修建于金代,高约 10米,里面分三层。是过去用于军事上的瞭望哨。碉楼完全掩映在树木葱茏中,四周有栅栏,虽可拍照,亦无法近观(参见下图)。
http://s2/mw690/003aD0TVty6EgxN2QR88e&690
在西落坡村,有一处叫“大寨”的古遗址,又叫落难坡,是古代的一所监牢(参见下图)。相传在金代时,宋朝的徽、钦二帝曾囚禁于此。因人们都知,徽、钦二帝是囚禁在当时的金中都东(今宣武区)的唐代古刹法源寺内“坐井观天”。徽、钦二帝囚禁于此是传说,还是押解途中曾在此暂禁不得而知。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yf7WBA7a&690
http://s3/mw690/003aD0TVty6EgzZart99b&690
最值得韭园村民们骄傲的是,在韭园村的西落坡小村内,有我国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故居坐西朝东。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绕过影壁进一间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即马致远故居,进院每人收费十元。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xZw4BMe6&690
http://s7/mw690/003aD0TVty6EgxSpSyzaf&690
韭园村在九龙山脉的环抱中,四周是山峦叠翠,树木葱茏,风景幽丽。村中有多眼清泉(小桥流水),泉水清凉甘甜,成为村民的生活用水,并多有果树,像核桃、柿子、枣树、樱桃、桃、杏、李等,尤多核桃、柿子。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gzOGEmM94&690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gAtOZZt97&690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gAzpcu35f&690
http://s8/mw690/003aD0TVty6EgAirh0y2e&690
http://s3/mw690/003aD0TVty6El7DaQsI44&690
秋日的京西古道,景色醉人。
http://s9/mw690/003aD0TVty6EgAmhwlz11&690
http://s4/mw690/003aD0TVty6EgB852cEd0&690
http://s9/mw690/003aD0TVty6EgBsOhtL09&690
峰口鞍关城是当年通往山西内蒙的咽喉关隘,为拱型结构,大体完好,是当时玉河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遥想当年,关门一开,商旅出行,骡嘶马鸣,驼铃十里,商队络绎,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已经永远地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几通私家的墓碑被砸成几段,横躺在路边,仔细一看确实也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各路驴友自然在峰口庵附近安营扎寨,休整一番。
http://s9/mw690/003aD0TVty6ElbFcecx51&690
http://s11/mw690/003aD0TVty6El8z5JzA9a&690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l8tuRSW42&690
古道一直延伸到远方,向着潭柘寺方向,似乎仍在默默诉说那些古老的故事。
http://s9/mw690/003aD0TVty6Elbs8TcC4a&690
这些深深的蹄窝,需要多少的驮畜来踩踏、又需要多久的岁月才能形成?
http://s5/mw690/003aD0TVty6El8G38ISc6&690
http://s7/mw690/003aD0TVty6ElbNYp7M56&690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lrmCEif1b&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