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黄草梁驴行记:爨底下村-柏峪村-腊子口-黄草梁-实心楼

(2013-11-29 20:26:43)
标签:

爨底下村

黄草梁

实心楼

柏峪

梁从诫

分类: 京西古道W.PekingAncientRoad

 20131013,我们驴队一行15人相约驴行黄草梁。

 

http://s1/mw690/003aD0TVty6EmuFZPZQ2e&690

    黄草梁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 14公里处,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为70公里,距区政府驻地75公里(参见上图)。早上,从阜石路西行,至六环路走G109国道,至门头沟斋堂镇,入山路经龙门涧,原计划直达柏峪村。一路上穿过门头沟内诸山,秋色渐深,黄色灰色的底调上洒了很多红色的点缀,盘在路边的类似爬山虎的藤条上已经满是经霜的红叶。http://s15/mw690/003aD0TVty6Emr4OktX61&690
   当天举行国家步道体验行群众性登山大会,我们自驾车队穿过爨底下村后,大约九点在柏峪村停车场停了下来。为此,我们不得不多走两三公里的山路。

http://s2/mw690/003aD0TVty6EmBGKxfx57&690

说起爨底下村和柏峪村,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人顿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感叹。柏峪村就在黄草梁的山底下,也是一个小村落,比爨底下村更接近黄草梁。此村的人民比较勤劳和富足,就把跟爨底下一模一样的明清古宅给翻建成平房,全村率先集体奔小康了。但是,有谁知道后来电影剧组看上爨底下村了,成为大片《投名状》、《手机》、《最爱》的拍摄地,一下子就炒火了。柏峪村虽少了几分古韵,却多了几分贴近淳朴自然,很多枣树和海棠,而且住宿条件比爨底下好不少,价钱自然也便宜很多。

http://s9/mw690/003aD0TVty6EmrWhakl4d&690
   

上图为财主家的残垣断壁。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qfs2d1cce&690

    到黄草梁驴行,首先长学问的是认识一个佷僻的字:爨。爨( cuàn,第四声,发音同“窜”), 烧火做饭”的意思,也是个姓。例如,做饭的伙夫,文绉绉的说法叫“爨夫”;“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的意思;分家,那就是“分居各”。

爨底下村被誉为京城的小布达拉宫,原乡原色的古村落,想体验原生态的驴友可以在此小住体验生活。

 http://s10/mw690/003aD0TVty6DPVlPFV852&690
    爨底下村是《投名状》取景地。这个爨是最早写的,古镇里到处可见。只是下面的“火”字暗淡了些许,可能是不想太火了?

http://s5/mw690/003aD0TVty6Emr6NTOk04&690
    爨字有八样写法,你知道么?(联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考问咸亨酒店小伙计:“茵香豆的茵字,怎样写的?”又教小伙计:“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http://s9/mw690/003aD0TVty6EmrdO8ivfb&690
    我们看到了北冰洋汽水的广告,那是我们高中时候的最爱,给人时光倒流的感觉。

http://s3/mw690/003aD0TVty6EmrI6JdObc&690

爨底下村的房子,确实保存的很好,全是那种很古老的房子,很破、很古老,来不及看房子里面是什么样的,但是外观上看起来确实古香古色!

http://s7/mw690/003aD0TVgy6DPWrAWJW98&690

 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韩,谐音寒。冷与热在五行之中是可以互补的。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专门为爨底下村拍了一部短片《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参见链接

http://www.xkjtv.cn/mlxc/7383.shtml

http://s1/mw690/003aD0TVty6EmrMLF7B23&690

从爨底下村,经过柏峪村,在村头正好赶上门头沟国家步道体验行暨“无痕山林”公益活动开始。按照中国人办事的程序,门头沟区里的领导与“自然之友”的负责人相继发表讲话。我们没有心思更多理会这些仪式,直接从会场旁穿梭而过,穿过柏峪村,直奔黄草梁而去。

http://s14/mw690/003aD0TVty6EmDQLF5i54&690

柏峪村,当初因当地柏、榆树繁茂而称柏榆村,后以谐音改为现名。

 http://s8/mw690/003aD0TVty6EpP7iR51cb&690

爨底下村与柏峪村合称爨柏景区,在爨底下村口收费,每人35元,够狠的!

 

http://s2/mw690/003aD0TVty6EpOWrtPga6&690

黄草梁位于门头沟柏峪村西北处,被誉为古道明珠,是京西古道上一个极好的旅游驿站。黄草梁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远相望,主峰海拔 1773米,为北京市西南地区高峰之一,以风景优美著称。

http://s16/mw690/003aD0TVty6EqfENTIE44&690

由于这些年当地政府大规模建设国家步道,沿途路标很清楚,加上驴友和救援组织的标记,徒步驴行非常方便。

http://s2/mw690/003aD0TVty6EmDI29eCfe&690

驴行经过的山势和缓,顶部呈倾斜的岩溶高原形态。东南侧断层、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一组呈北西向平行排列的沟谷,为泥石流多发区。岩石透水性强,顶部较干旱,900米以上的阴坡和沟谷地带有栎林、桦杨林及其萌生丛,以下多为灌丛。山麓地带有核桃、杏、柿树。

黄草梁,属西山。黄草梁为燕山期以来形成的复式向斜山,自古就是燕京通往沙北的军事通道。有人考证说,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曾通过于此;王翦灭燕经过于此;元灭金、明抵蒙古都曾在此激战。经查阅资料,关于黄帝战蚩尤是否经过此地无从考证,历史记载中秦朝灭燕好象也没有王翦参加。但金灭辽、元灭金却很有可能假道于此。那是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部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之后、1125年(辽朝灭亡)之前,金攻克西京(大同)之后,返回身进军南京(今北京)的途中的战事。在蒙古灭金的战争中,1211(成吉思汗开始伐金)-1214(金朝灭亡)年间,蒙古军队有可能几次经过了黄草梁地区。

 驴行者的山路痕迹很明显,有些路段还残留着京西古道的遗痕。

http://s9/mw690/003aD0TVty6Eqb0UQwv0f&690
    上山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岔路口,往左是象鼻山,往右是黄草梁。这两条路随便选哪条都可以,因为最后都会汇合在一起然后直通黄草梁山顶。建议去程走象鼻山,回程走黄草梁。因为象鼻山的路相对来说近一些,台阶少一些,适合登山的时候爬,而另一条路迂回的台阶多,适合下山的时候走。

不一会,我们就看到了象鼻山。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qb3vbpd9f&690
    象鼻山是遇山开路的人工作品,倒是非常逼真。驴队全体成员象鼻山为背景合影留念。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pOJg8YC1e&690
    腊子口很是狭窄,似乎联想红军当年长征的壮举。

http://s3/mw690/003aD0TVty6Eq2u4Qyl21&690
    秋色正艳,山路上铺满落叶。

http://s6/mw690/003aD0TVty6Eq2wF4F8fe&690
    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到达黄草梁鞍部。驴队稍事休整,吃自带午餐食品。

http://s12/mw690/003aD0TVty6EqdVrnUDab&690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驴队没有登上近在眼前的黄草梁主峰(参见上图),自然没有去凭吊顶峰上北京驴友为夏子遇难堆起的玛尼堆。那是 2007311日凌晨发生的悲剧。在成功登顶海拔1908米的“无名二”峰顶后的下撤途中,持续行走达10小时的中央电视台编辑夏子终于虚脱,在刺骨的寒冷中失温丧失了年轻的生命。这位来自湖南醴陵的姑娘第一次登山,居然成为了她的最后一次驴行。她的生命在黄草梁被永远定格在23岁。下次有机会再来黄草梁,一定要登上峰顶,为玛尼堆添上一块石头。

穿过黄草梁鞍部,遥望远山,桦树的叶子已经基本落尽,白色的枝干以及婆娑的枝条丛生在山脊一侧,而另一侧的草甸已经昏黄。

http://s8/mw690/003aD0TVty6EqggMhEJ21&690

经过黄草梁,前面不远就是留言壁。

http://s3/mw690/003aD0TVty6Eqe9YCnba5&690
    黄草梁长城为内长城,向北通居庸关,南达紫荆关,是京西的重要防线。此处长城归东边的沿河城管,所以有沿字共六号敌台,另有实心楼一座,所以连起来称"七座楼"。 

    长城三号敌楼近在眼前。黄草梁上的沿字号敌台施工细致,用料精实,虽经四百余年风雨剥蚀,至今仍雄姿依旧。

 http://s5/mw690/003aD0TVty6EqfWhkEMe8&690
    由于长城西北是面对东灵山的一条条沟壑,山体悬崖成90度,形成天然屏障,所以,这里是北京长城的最西端。

http://s15/mw690/003aD0TVty6Eqfatk869e&690
    实心楼,其实应该是烽火台,但这个烽火台是实心的,人根本进不去

http://s13/mw690/003aD0TVty6EqfN7xp610&690
    烽火台南侧是所谓户外传统营地,已经有三四个户外队伍午餐休息。我们也在此小憩。

http://s3/mw690/003aD0TVty6Eqg95Vie36&690
    不期在门头沟与河北边界的地方竟然有一段古长城,只是大半已经废弃,隐藏在崇山峻岭间的只剩几座碉楼,至于城墙只能看到台基而已。碉楼多建于地势十分险要处,有些真是难以靠近。

http://s9/mw690/003aD0TVty6Eqfftsfrd5&690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国家步道体验行当天就在柏峪寸举行,活动旨在推广“无痕山林”理念,积极倡导公众做负责任的户外人,但是实心楼下的所谓户外营地仍然堆集着驴友留下的大量生活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无痕山林”体验活动中的“敬山仪式”。该仪式旨在让亲近自然的人们更好地打开心扉,表达我们对大自然的谦卑。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土地看作是有灵性的生命,并予以尊重,方能更切身地体验到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http://s6/mw690/003aD0TVty6Evk2IVnv95&690
    所谓“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简称“LNT”,源自于美国的无痕旅游行动概念,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自1980年代起,美国的土地管理部门、环境教育学会、环保团体、户外用品的制造商与销售商、登山徒步团体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发起“无痕山林”全国性教育推广活动。2007年,台湾引入“无痕山林”行动理念。2011年,我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将“无痕山林”理念及课程体系引入中国大陆,成为国内首个引入“无痕山林”户外培训的环保组织。

在徒步登山的活动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步道所受到的“践踏”冲击,因为“践踏”导致土壤硬度增加、地被植物及土壤中生物的死亡、土壤流失、步道宽度增加、植群根系裸露、路基坍塌等环境影响和破环。此外,其他不当的户外行为也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例如徒步登山所遗留的垃圾,尤其在高山地区,这些垃圾可能经历数十年都不易分解腐坏;随意在树上留下刻痕及破坏历史遗迹等行为,也会给步道环境带来损害。

    因此,当天门头沟国家步道体验行暨“无痕山林”公益活动,不仅全面推广“无痕山林”行动理念,更在倡导公众做“负责任的户外人”的同时,向公众宣讲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观念与友善技巧,将户外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降到最低,共同维护国家步道的使用。

     说来有缘,首次将“无痕山林”理念及课程体系引入中国大陆的是梁从诫(1932-2010年)。梁从诫是梁启超的孙子,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自然之友”被称为中国第一NGO(非政府组织)。200312月,梁从诫获中央电视台十大“年度法治人物”。而梁从诫的夫人方晶,是我在北京景山学校上高中时的英语老师。可惜今天的国家步道体验行群众性登山大会开幕式上,没有发现方老师的身影。

    刚好一个多月之前,正好是教师节,我和一位高中同学一起去看望方晶老师,她送我两份纪念梁从诫的材料,一份是梁先生生平,另一份是梁先生的环境文集(参见下图)。

http://s3/mw690/003aD0TVty6Ev2Wqr1k0e&690

    拉杂写下这些,不是想和梁家攀什么关系,而是希望各位驴友传承梁从诫先生引入的“无痕山林”理念,珍惜环境、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每一次户外活动做起。唯如此,才对得起梁先生的一生追求!

    为了纪念梁从诫先生,特录他妈妈林徽因在他出生后为他专门写的著名新诗《你是人间四月天》附后。最搞笑的是,前些年有一部名为《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竟然把这首诗说成是“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2004年梁先生回北大参加校庆时,曾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http://s10/mw690/003aD0TVzy6IGwo8vEs08&690
   原作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http://s3/mw690/003aD0TVty6EvjTWc7X1d&690
  

自驾攻略:西四环向西,莲石东路→京原路→上六环→47出口,通过军庄收费站,沿109国道一路西行至爨底下村,缴费后穿爨底村而过,途经一线天、柏峪村,往西 10公里即到。

驴行攻略:这次“爨底下村-柏峪村—黄草梁—实心楼”驴行,共计18公里左右,6.5小时(去时3小时多,返程不足3小时,午餐半小时)。上午九点开始准备登山,下午四点离开爨底下村。最高升程约1700米,拔高约800米。门头沟气温略低于市内,入冬早。黄草梁草甸植被茂密,严禁生火。驴行途中没有餐厅和厕所,所以食物和水一定要准备充足。进山门半小时后手机完全没有信号,独驴要慎重。草甸中被草掩盖的深坑以及悬崖峭壁是吞噬驴行者的“陷阱”,务必提高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