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晏殊何以成为文人圈中的人生赢家?

(2020-08-19 19:17:11)
标签:

晏殊

分类: 历史解密

王国维曾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是说诗人必须饱受穷苦,历经磨难才能写得出好诗。

比如曹雪芹之所以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就是因为他遭受了家族败亡的劫难。

而晏殊是一个例外,他仕宦显达,被称为“富贵相公”。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0819/681fa9337aad450fa9b782c35b6854b0.jpeg

晏殊十四岁以神童之名参加进士考试,被宋真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后官至宰辅,青云直上。

高开的人生,低调的为人

晏殊他的词集名叫《珠玉词》,正如他的作品珠圆玉润。

玉一样的温润,珠一样的圆洁。

在晏殊的词中很难找到其他文人所抒发的牢骚与悲愤,有人将他富贵显达的身世据为口实,认为他是“富贵之人的无病呻吟”。

然而他所流露和表达的乃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的本质,没有慷慨激言,也没有挫败消沉。

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苦难不一定就能成就他深刻的思想,而是要看他对待苦难的态度。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0819/fb5e5af93c1146fb93b38abaf24e52c1.jpeg

《文会图》(局部)

晚唐五代时,政权更迭频繁,武人当政,而文人仰人鼻息,意志消沉,力求辞藻华丽,以邀声誉,媚上取宠。

以致于晚唐五代文风颓坏,随波逐流的文士们将无所依托的心寄放于歌舞宴乐,创作了大量哗众取宠的文场秀句。

多以花前月下为能事,罕有感伤时事之作,“花间词”应时而生。

及至南唐宰相冯延巳,“花间词”达到巅峰,既不失五代风格而境界扩大,又开北宋一代风气。

刘融斋在《艺概》中言:“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理性:通往人生赢家的钥匙

晏殊虽继承了“花间派”的俊美,却不是同李煜一般只知伤春悲秋的花间词纯情诗人。

晏殊的作品中传达着一种通透的理性美感。

比起纯情诗人一味沉溺在伤痛中,他却将自己的敏锐和真诚倾注在词作里,节制自己的伤痛,透露出智慧的通透。

下面看晏殊所写的《浣溪沙》,来体会他作品中理性的美感。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说,生命短暂,芳华有限,最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悲痛,不要因为频繁的离别而推辞酒席,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对酒当歌的逍遥。登高之时,怀念远行之人,风雨催花凋零,不禁更生出伤春愁情,不如好好怜惜眼前的人。

赵佶《梅花绣眼图》

理性的诗人不是计较利害人我的,而是反省与节制自己的情感,具备通达的关照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来表达人生的感悟。

晏殊关于景色与事物的描写非常纤细,这样的“具体而微”难能可贵,他的词作不只是字句辞藻的美,更是从词中所传达的纤细幽微的理性美。

李煜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与晏殊的“一向年光有限身”虽都在表达韶华易逝的感情,但李后主是用自身国破家亡的沉痛,表达强烈主观的悲哀。

晏殊虽有悲情,却用了一种描述客观事实的口吻描写他感受到心神的怅惘。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后主沉溺在这种伤痛之中无法自拔,晏殊却提出了“酒筵歌席莫辞频”的解决方法,理性地节制自己的伤痛,要及时饮酒听歌。

笔墨虽清淡,感情却很深刻。

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0819/d35fe8d187a146139dfd6a7f1267eaeb.jpeg

《霜篠寒雏图》

“满目山河空念远”,晏殊登高思念远行之人,而落花风雨更添愁情,使怅惘加倍。

一个“空”字,说明他意识到 “念远”的行为是徒劳的。

念远不一定能重逢,伤春也不一定能留住春光,他能从伤痛之中抽离出来,告诫自己与其缅怀过去,不如尊重和珍惜现有的人事物。

换做是李后主,恐怕要长长久久地沉溺在这样的哀愁里。

这样的生活态度对于电联通讯十分便捷的今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固然是悲凉,但“凡是过往,皆是序章”。

只要把握好当下,即使是流光一瞬,风露一朝,也能享受永恒。

后人对晏殊的词,或赏其温婉秀丽,或推其清疏俊逸,或爱其珠圆玉润,或重其雍容典雅。

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0819/c3ac70e681834236b511db7403580da3.jpeg

不同于温飞卿“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的秾艳精巧,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沉重哀愁;

不同于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的遣玩欣赏。

不同于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超然豁达,晏殊的词没有绮丽的文字,也没有强烈的感发,却以一字一句的平淡抒发自己的情愁,传达理性的感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