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城计”在历史上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真的和演义里一样吗

(2020-08-16 17:04:43)
标签:

空城计

孙坚

赵云

司马懿

分类: 历史解密

历史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其实,本身这个问题存在两点误解:

第一点误解

从作者的问题来看是想问真实历史中“空城计”是什么样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空城计”,在真实历史中根本不存在。这个故事是罗贯中演绎编写的,为了是突出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神”。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816/01ebf3566bf04fbca1872ced2cd8e2a2.jpeg

第二点误解

提问者问是否是司马懿故意配合,也就是说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看成了是司马懿故意配合。从《三国演义》小说角度分析,首先,从司马懿本身来看,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明白,一旦司马懿就此拿下诸葛亮,那么魏国没有了对手,留司马懿还有何用?司马懿必没有好的下场,反而留着诸葛亮这个巨大威胁,司马懿就永远有用武之地。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在小说中提到,司马懿到死也没有提起这个原因。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816/646eea7948914c84af9654e5542c4015.jpeg

那么,从作者的简角度来分析,那就更不可能是司马懿的配合了。众所周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极力神话两个人物,一个是关羽,另一个则是诸葛亮,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如此有胆量、有谋略的一场“空城计”,最后成了司马懿主动配合?这样怎么突显出诸葛亮的“出神入画”的智慧呢?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816/5145a5613ffe4247ad47068628323dd8.jpeg

搞清楚问题存在的歧义,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真实历史记载的“空城计”到底是什么样?“空城计”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主角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孙坚—最早使用“空城计”之人

三国时期,最早使用“空城计”的是孙坚。《三国志•吴书》记载:汉献帝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讨董卓之战中,孙坚驻守鲁阳,当董卓几万大军都已经兵临城下时,孙坚依然在城前行酒说笑,并命令部下不要妄动,等董卓大军全部抵达时,才慢慢指挥部队撤回城中。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816/0cb4c50fb73846e59f6535a4a08f6dbc.jpeg

董卓见孙坚队伍严整,若无其事,料定城中必有埋伏,不敢攻城,后引兵撤退。孙坚笑谈之间吓退董卓数万精兵,这是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当然,天下各路诸侯都争相讨伐董卓,董卓恨不得赶紧除掉孙坚,也完全没有配合的可能。

赵云—第二位使用“空城计”之人

三国时期,第二位使用“空城计”的是赵云。《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曾有一次战役,赵云的兵全借给了黄忠,只剩数十轻骑跟随,结果却遭遇曹操大部队。寡不敌众,赵云率这十几轻骑,边战边退,被打回自己的营区门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