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隐问题

(2017-11-04 19:31:41)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之前我们所讨论的都是外显题。现在我们开始讨论各类内隐问题。我们将关注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中两类极为共同的内隐问题:抑郁症和饮食紊乱。

 

抑郁

抑郁(depression),作为一个通用的术语,意指长期的悲伤。然而,心理学从不同程度对抑郁进行了明确的区分(Compas et al., 1998)。抑郁情绪(depression mood)仅用于表述长期悲伤,且没并发症的一个术语。抑郁综合症(depression syndrome)是指长时间的感到悲伤并伴有经常哭泣,感觉自我无价值,有寂寞感,孤独或担忧的症状。最为严重的抑郁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它包括以下几种症状(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1.大部分日子表现出抑郁或易怒的情绪,几乎每天。

2.对所有运动或大部分活动缺乏兴趣或不能得到满足,几乎每天。

3.体重极降,或胃口不良。

4.失眠或嗜睡。

5.其他人可观察到的精神运动焦虑或迟钝。

6.没有活动就疲劳。

7.感觉缺少自我价值或过多的表现出罪恶感。

8.不能思考或集中精神。

9.不断想到死亡,不断想到自杀。

重性抑郁障碍的确诊是,在两周内会出现以上5个或更多的症状,并伴有先前功能的改变。但至少会出现抑郁情绪或兴趣(满足感)减少这个症状。

抑郁情绪是青春期极为普遍的一个内隐问题。多项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情绪高于成人或儿童(Compas et al., 1998; Petersen et al., 1993; Saluja et al., 2004)。青春期之前较少会出现抑郁情绪(Curry & Reinecke, 2003),虽然他们有时会发生。进入青春期标志着抑郁情绪开始剧增。针对不同年龄进行的抑郁情绪率研究指出,抑郁情绪存在一个“青春期中期高峰”(Petersen et al., 1993)。抑郁情绪率从10岁至大约15~17岁急剧上升,之后于二十岁左右开始下降。

一系列研究显示,有35%的青少年报告在过去6个月中自己经历了抑郁情绪(Petersen et al., 1993; Saluja et al., 2004)。青少年的各种抑郁症发病率在各研究中各有不同,差别从3%~7%Achenbach et al., 1991; Cheung et al., 2005; Compas et al., 1993),与成人的研究数据基本相同。青少年,包括成人,各类型抑郁症发病率女性皆远高于男性。我们将对这一性别差异进行简要的讨论。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造成抑郁原因会由于被诊断为抑郁情绪或更严重的抑郁症状而有所差异。造成抑郁情绪的原因常是年轻人中某些相同的经历,比如与朋友或家人发生冲突,对爱情感到失望或拒绝爱情,在学校表现糟糕(Larson & Richards, 1994)。

 

批判性思维:

有些研究已开始关注初显期成人中的抑郁情绪。你认为造成初显期成人抑郁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与造成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否相同?

 

造成严重抑郁症的原因最为复杂,并缺少共同点。研究发现同时涉及基因和环境因素(Glowinski et al., 2003; Peterson et al., 1993)。当然,在发展的多个方面都涉及基因和环境的影响,但是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已确定与抑郁问题有关。这一相互作用的一个有用模型(运用于抑郁症,也包括其他精神紊乱症状)称为 素质——压力模型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这一模型的理论是,精神紊乱(诸如抑郁症)经常是由先天因素造成的,意指某种先天的不足。通常,先天性因素都有一个基因基础,但这不是必然的。例如,早产是一种先天不足,它是在成长过程中很多身体和心理问题的原因,但它不是基因问题。然而,先天性因素只是一个不足之处和潜在的可能性。要让这种不足显现出来,还需要压力的作用,是指环境条件与先天性因素相互作用从而造成紊乱。

在抑郁症中基因先天性因素扮演的角色已通过双胞胎研究和收养研究得到证实。同卵双胞胎患抑郁症的一致率(一方发生精神紊乱,另一方也会发生精神紊乱的几率)远高于异卵双胞胎(Glowinski et al., 2003; Nurnberger & Gershon, 1992)。即便同卵双胞胎成长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研究结果也是如此(Farber, 1981)。同样,收养的孩子,若生母有抑郁症,他们比其他收养的孩子更易有抑郁症(Wender et al., 1986)     

同样有数据表明,当抑郁性障碍发生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则抑郁症的先天因素可能很大(Puig-Antich, 1987)。莫菲特(Moffitt)的研究指出(在本章之前讨论过),在青春期(11~15岁)诊断为抑郁症的人,比那些在成人初显期(18~26岁)诊断出抑郁症的人更易在出生前经受磨难,在肌肉技能发展中有先天不足(Jaffee, Moffit, Caspi, Fomonne, Poulton, & Mratin, 2002)。这些先天的困难意味着他们有引发抑郁症的神经性先天因素,青春期的到来的压力会激发这一因素。

在青春期什么样的压力会引发抑郁症的先天因素?研究发现一系列家庭和同辈群体因素牵涉其中。在家庭中,对青春期抑郁症发生作用的因素是,难以获得父母的情感,家庭中冲突点燃,经济困难,以及父母离异(Forkel & Silbereisen,2001;Hannack et al.,2004)。至于同辈群体方面,缺少与朋友的交流,经历较多的拒绝会造成抑郁症(Vernberg,1990)。不幸的是,糟糕的同辈群体关系对抑郁青少年而言是经常存在的,因为其他青少年拒绝出现在抑郁青少年周围(Petersen et al.,1993)。青春期抑郁症同样采取计算整体压力得分的方法,它还常常包括来自家庭和同辈群体关系的压力,还包括来自转学和经历发育变化的压力。这些研究发现所有的压力与青春期抑郁症相关(Allgood-Merton et al.,1990;Compas & Grant,1993;Rubin et al.,19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