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问题
(2017-10-26 19:24:0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社会学研究者对青春期各类外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这一话题时学者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术语,其中不仅包括外显问题这一术语,还涉及危险行为(risk behavior)和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的术语。但无论用怎样的术语,这些行为一般都涉及危险行为,如危险驾车、物质滥用以及违法行为等。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行为(但不再讨论危险性行为,因为我们已在第九章讨论过了),并就每一问题的干预对策进行讨论。随后我们将讨论已被发现的与这类行为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但我们首先要考察一下一个被广为运用的理论,以解释这些行为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拥有某一种外显问题的年轻人经常会发生另一外显问题。现今学者们已将这一研究聚集于年轻人群体中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物质滥用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比如小偷小摸)——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理查德·詹瑟(Richgard
现今,詹瑟已将其研究焦点转移至外显问题,例如物质滥用和盗窃。他的研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支持了他的观点,即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常是相互关联的。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他提出的理论模型可以同时解释为什么有些年轻人更易于发生问题行为。
詹瑟有关问题行为综合征的观点对年轻人外显问题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各类外显问题常常是相互联系的。然而亦有学者从各方面对问题行为理论进行批评。一部分学者认识到,虽然各类问题常常相互关联,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总是紧密的,所以这种联系不应夸大(Arnett, 1992)。例如,违法的年轻人更易吸食毒品,但大部分违法的年轻人并没有随便吸毒(e.g., Mccord, 1990; Osgood et al., 1988)。稍后我们将看到更为详细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各类外显问题年轻人中行为差别很大,有高达80%的高速驾驶行为发生率,也有低于5%的毒品吸食率。这意味着:大部分喜欢高速驾驶的年轻人不会做吸食毒品这样的事。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观察整个外显问题中的危险驾驶,物质滥用,违法犯罪行为。
“我喜欢驾驶的快乐,但一段时间后觉得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开始在夜里开车,在乡村道路上把时速加到90公里。我甚至和朋友一起这样干。我们在乡村道路上行驶,并掉车灯,就这样飞驰。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尽可能的加快车速,在晚上,没有灯光,这种感觉就像在飞。”
——尼克(Nick),23岁(Arnett.1996.p.79)
在工业化国家,对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的生活及健康威胁的最大隐患是交通驾驶(Heuverging, 2002)。正如图表13.1所显示,16~24岁年轻人发生交通事故并受伤、致死的比率高于任何其他年龄段。在其它西方国家,此类事件的几率远低于美国,但在这些国家中摩托车事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Arnett, 2002d; Heuveline, 2002; Williams & Ferguson, 2002)。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令人沮丧数据的产生?是因为年轻的驾驶员缺乏经验或是他们的危险驾车行为?缺少驾车经验确实关系重大。车祸和死亡率发生在初驾的几个月内是极高的,但在获驾照一年后则急速下降(McNight & Peck, 2002; Williams, 1998)。研究表明:缺乏经验是初驾者发生车祸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然而,以上这些研究和其他研究同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缺少经验并不是造成车祸和死亡的惟一原因。年轻人驾车的时间和他们承担的风险同样重要(Arnett, 2002d; Ferguson, 2003)。相对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初驾者(尤其是男性)易高速行驶,行驶中紧贴着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和信号,并冒险变道和超车,在超车前没有别的准备,而且不礼让别人(Williams & Ferguson)。初驾者也易报告有酒后驾车行为。在发生严重车祸的驾驶员中,21~24岁的驾驶员在发生车祸时更易处于醉酒状态。已将近一半的美国大学生报告在过去一年有过酒后驾车经历(Finke, Jatbbs & Laguna,1988)。年轻人同样不愿在驾车过程中使用安全带(Williams & Ferguson,2002),而在发严重车祸时,未系安全带乘客的死亡率是系安全带者的2倍,受伤者是系安全带的3倍(NHTSA,2005)。
是什么致使年轻驾驶员发生车祸?密歇根大学的基恩·肖普(Jean Shope, 2002)提出一个可用的模型,图表13.2展示了这一模型。模型显示社会化环境的重要性,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宣传高速驾驶行为的大量媒体。模型显示父母参与和监控(青少年驾驶行为)在青少年开始驾车的最初几个月中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证明是有效的(Simons-Morton, Hartos & Leaf & Preusser, 2006)。朋友的影响被证实会促使危险驾车行为的发生。与经验丰富的驾者相比,初驾者更易相信他们的朋友会赞同危险驾驶行为,比如高速行驶,过分靠近其他车辆,在危险状况下超车。同样不太愿使用安全带的原因是:有些年轻人认为安系全带驾车会受到朋友的嘲笑(Rothe, 1992)。
驾驶员的性格也是造成车祸发生的原因之一。倾向于感觉寻求的性格会促使危险驾车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车祸,这些个性常常表现在男性驾驶员身上(Arnett, 2002f)。乐观的想法使人们相信自身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小于其他人,而这种想法在年轻人当中尤为强烈(Mayhew & Simpson,2002)。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和驾驶环境与社会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驾驶行为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而安全带的使用对交通事故是否会造成伤害或死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