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传统文化中青少年的工作
(2017-09-09 00:10:24)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如上所述,在传统文化中,青少年和成年人长期从事上文提到的这些工作。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任何传统文化在今天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经济一体化,包括国家间不断增长的贸易,和发展中的大规模农业和工业生产。在很多国家,人们只知道小规模,地方性的,家庭作坊式的经济活动,直到近年才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已经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经济利益。工业化前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是很困难的,一个简单的日常需求在工业化之前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加,使人们日常生活如准备食物,洗衣服和取暖等变得更加容易。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意味着人们可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经济全球化应该让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每个个体都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不管他们全球化速度的快慢。但从工业化前的经济体系转型到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过程,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多数劳动者没有从工业化进程中获得好处,而是更繁重的工作,更恶劣的工作条件和更低的工资。这些工作的压力大多数落在10~15岁的青少年的肩上。在工业化社会里,他们比儿童能做更多的工作,但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态度上又远远不如成年人。
据国际劳工协会(ILO)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约有2亿儿童和青少年被雇佣做童工,其中95%在发展中和工业化国家( ILO, 2002 , 2004 ; U.S. Department of labor ,1994)。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存在数量庞大的童工,但童工最多的还是亚洲(主要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印尼,菲律宾和越南),这些地区也是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地方。这些地区青少年最普遍的工作是农业劳作,通常他们在经济农场或大种植园和他们的父辈一起劳动,但报酬只有成年人报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ILO, 2002; US. Department of Labor, 1995)。
另外,在这些国家,很多青少年在工厂和车间里编织地毯,缝衣服,粘鞋子,硝皮革,打磨宝石。他们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在大门紧锁的拥挤不堪的制服工厂,青少年和成年人一样连续工作14个小时;在灯光昏暗的小破屋内,他们从早到晚编织地毯;在温度高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玻璃工厂里,他们扛着装玻璃液的容器从一个车间走进另一个(ILO, 2004);还有的青少年,在城市里从事国内航线,杂食店,茶馆,公路建设等服务行业,有些甚至从事卖淫活动。
在印度普遍存在一种残酷的体制——债务奴役(debt bondage),严苛地剥削着青少年。当一个人需要一笔贷款,可是没有可抵押的财产时,他可以抵押自己或孩子的劳力,这被称为债务奴役。因为印度贫民普遍不识字,他们通常会在走投无路时选择这种贷款过活。而债主设法控制了偿付,使贷款者不可能偿还清债务。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父母们有时就会用自己孩子的劳力偿债。
为了达到最大的剥削贷款者劳力的目的,债主们明显对青少年更感兴趣,因为他们能比儿童创造更多的价值。根据ILO的调查,作为债务奴役的青少年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农业,服务业、卖淫业和工业,例如手工地毯制造。一旦青少年被他们的父母送入债务奴役中,他们就很难靠自己脱离。事实上,债务奴役已经被联合国认定为一种现代形式的奴隶制( ILO, 2004 )。
对未成年劳动力最恶劣的剥削形式是卖淫业。对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卖淫者的数量估计有多个版本,但被广泛认同的是:青少年卖淫现象已经是呈不断恶化的状况并成为极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最严重的是在亚洲,尤其是泰国。当然,未成年卖淫者在发达国家也仍然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更具普遍性(ILO, 2002; U.S. Department of Labor, 1995)。
在这些国家,未成年女孩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沦为妓女:有的是被诱拐到另一个国家,在这里她们不是本地人而且不懂当地的语言,因此她们不得不高度依赖诱拐,绑架者;还有一些是来自农村的未成年女孩,她们开始被承诺会安排到饭店或其它服务业工作,但是被带到城市目的地,立刻就会被强迫做妓女;有时候一些父母由于贫穷或为了生活所迫,就把自己的女儿卖出去做妓女(ILO,2004)。亚洲妓院里的消费者中西方游客的数量巨大,以至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颁布法律,允许起诉在国外剥削未成年女性强迫他们做妓女的本国国民。对未成年妓女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因为她们不像年龄大些的妓女那样可能携带艾滋病毒。有研究指出,泰国妓院里的30%到70%的女性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U.S. Department of Labor, 1995)。
发展中国家对未成年劳力的剥削和压榨虽然普遍而残酷,但仍然有一部分积极的征兆。在近几年,关于未成年劳力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媒体,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如IL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注意。这些关注导致了一些国家推动立法,将儿童和青少年依法入学的年龄提高,并且强制执行了一些常被遗忘的法律,禁止雇用15岁以下的青少年(ILO,2002,2004)。例如,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监督已经通过了一套计划,在所有成年劳力制作的地毯上标注一个微笑的儿童的标识。1995年,孟加拉国在工业界,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达成一项协议,发起广泛动员,共同推动让儿童和青少年离开工厂进入学校。国际组织促进和监督青少年入学,而且青少年的成年亲属可优先获得原先儿童和青少年的工作,这样青少年家庭的收入不会在他们停工入学后受到影响。
这些工作已经初有成效,但世界范围内,有上百万的青少年仍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着,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ILO,2002,2004)。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位发言人所说,虽然很艰难,但我们现在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诺和行动,都在为减少对青少年劳力的剥削而努力。很明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U.S. Department Labor ,1995,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