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
(2017-06-14 16:04:0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本章内容至此我们已经探讨了朋友关系的各种不同方面,还有如小团体和同伴这样的同辈群体,还有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群体的有关问题。除此之外,学者们还研究了许多关于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的问题。他们有一些小的社会群体如朋友、小团体、同伴,同时他们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儿童和成人都不同,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Brake,1985)。青年文化的问题在社会学领域已经由来已久。社会学家大致都同意西方独特的青年文化的兴起是在20世纪20年代。(更多关于青年文化兴起的内容在历史聚焦板块。)
青年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它能称之为一种文化?回顾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的,一种文化是一个群体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它的信仰和价值观,习俗,艺术,科技。泰可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64),第一个提出青年文化这个概念的人,他提出青年文化的价值观是快乐论(追求快乐)和无责任论(拒绝成年人的责任)。他指出青年文化的价值观和成年社会正好相反。成年社会强调规律的生活,不看重满意度,接受责任;而青年文化不关心这些,而是强调快乐之上和无责任。类似的还有马札和赛克斯(Matza & Sykes, 1961),指出青年文化以地下价值观(subterranean values)为基础,如快乐之上、寻求刺激、喜欢冒险。成人们也持有这些价值观,但是他们只在消遣时以受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而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表达的更加开放些。较新一些的研究也强调青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快乐之上和追求冒险(Brake,1985; Osgood & Lee,1993)。
当然这种价值观的倒置是暂时的。根据帕森斯(1964)所述,在西方社会,青年文化是一段必经之路。年轻人享受在长大成人负责人之前这段快乐和无责任的时光。这段时期大概从年轻人独立,特别是搬出父母的家开始,一直到结婚。帕森斯说,婚姻是正式进入成人期并结束青年文化的标志。不过,他那时的结婚年龄远比现在要早(Arnett, 2006a)。这就意味着,青年文化的时期要增加,并且主要在成人初显期而不是青春期。
可以区别青年文化的不仅仅是价值观。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布雷克(Michael Brake, 1985)指出,青年文化的型类(style)由三部分组成:
1.形象(image):包括衣着、发型、首饰等有关外貌的其他方面。比如打鼻环、脐环、眉环,这些一般都是年轻人才干的事,成年人很少干。
2.行为(demeanor):包括一些特别的手势、步态、姿势。比如,有时一种特别的握手方式就可以看出是属于青年文化的。
3.暗语(argot):一种特定的词语或者说话方式。比如用“cool”表示很合心意,用“chill out”表示放松和冷静。
正如我们在第四章所研讨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一个作用是每个方面都可以构成一个习惯的复杂整体(Shweder et al.,1998)。也就是说青年文化形象、行为、暗语的每个方面都可以代表某种价值观和信仰从而把青年文化和成人社会区分开来。比如,年轻人喜欢穿破烂的牛仔服来强调休闲和舒适,而拒绝像成人一样穿着正式。成年人总是认为年轻人的暗语是淫秽且令人生厌的,使用这种暗语也是对喜欢可信、实际的成年人的那种礼貌和期许的讽刺(Arnett,1996; Brake,1985)。总体上讲,青年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可以作为区分年轻人和成年人的标志。
为什么青年文化会发展?社会学家给出了很多解释。其中一个是包容性的社会(Brake,1985)。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社会化程度已经足够成熟,它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与团体,包括各种各样与社会准则不同的行为与信仰。社会学家也有相关的一些看法,如认为在现代社会兴起的青年文化是个人主义膨胀的结果(Cote & Allahar,1996)。这种观点认为,青年文化是在构建一种连贯而有意义的世界观。
帕森斯的观点是青年文化是从年轻人独立于父母到肩负起成人的责任的一段时期。与此相似的是,迈克尔·布雷克(1985)指出青年文化提供给年轻人们尝试不同身份的机会。布雷克说:
年轻人需要一种可以探索与家庭,学校和工作的期许和角色不同的身份。青年文化提供了这样一种选择,使他们可以在群体中发展一种有个性的身份。它提供了从中可以发展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alternative script)。它代表着一种在成人世界的审查与要求之外的,可以和同辈一起自由放松的乐土。(p.195)
青年文化并不总是站在成人社会的对立面。在第七章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也在一些方面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关于学业、诚实、努力。这与年轻人追求快乐与享受也并不矛盾。他们和父母都知道这个时期只是暂时的,最终他们会担负期成人的责任(Brake,1985)。
当然,不仅仅只有一种青年文化,其实还有很多种亚文化(Brown & Klute, 2003)。我们之前提到的体育明星、书呆子等同伴群体都有他们的特点,也代表了不同的亚文化。并且,不是所有的同伴群体都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像书呆子和普通人这样的群体是非常常规的群体,不能代表追求快乐和享受的青年文化。相比之下,如丐帮人和行为怪异的人这样的群体很清晰可以代表对成年人规律正常生活的一种反抗。青年亚文化也是在某种音乐形式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如重金属摇滚(Arnett, 1996)、嘻哈(Clay, 2003)这种只有青少年才喜欢的东西。
因此,青少年参与青年文化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一点也不,有的有一点点,有点非常强烈。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是一些年轻人参与青年文化的时期,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只参与了很少一部分,而也有一些根本没有参与其中。
一些学者发现,青年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传播(Arnett, 2002a; Griffin, 2001; Maira, 2004)。通过媒体,新的青年类型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当然在所有的国家,年轻人参与青年文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流行于西方国家青年人之中的形象、暗语和媒体也会影响着非西方国家(Schlegel, 2000)。西方国家也相互影响,虽然美国的青年文化在西方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其他国家也影响着美国的年轻人。下一节将谈到一种从英国传到美国的新的青年文化的类型。
批判性思维
几乎所有关于青年文化的研究都是理论多于实践。你会怎样设计一个研究来检验已有理论研究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