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认知的发展
(2017-01-29 20:18:36)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尽管有着诸多不同,本章讨论的认知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认知的发展,信息的处理和心理测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强调文化在认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这些理论的目的和这些方面的研究是用来揭示适用于任何文化任何时代任何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换句话说,抛开文化对认知影响的一种鉴别认知特点的普遍方法(Cole, 1996)。在脑研究过程中曾忽视文化的作用。
然而近些年,通过文化了解认知的途径吸引了许多从事儿童,青少年研究学者的注意。这种途径是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 1896-1934)创立的。维果斯基37岁就英年早逝,过了数十年他研究认知发展的方法才被翻译,并被俄国以外的学者接触。他的作品最近二十年在西方学者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对文化因素影响认知发展的深入,他的影响逐渐扩大(Gardiner, 2001; Maynard & Martini, 2005; Segall, Dasen, Berry & Pooringa, 1999)。
维果斯基的理论被称为一种社会理论,因为在他看来认知的发展和社会和文化都有联系(Mahn, 2003; Saxe, 1994; Tudge & Scrimsher, 2002)。首先,它是社会化的,因为儿童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学习,并需要别人协助去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这和皮亚杰不同,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和外部环境事物有关的儿童自身的行为)。它还是文化的,因为儿童所知的是由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如本章所述,青少年所需的知识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从南太平洋的叉鱼技巧到在严酷的北极圈生活的印纽特人所需的生存技巧再到西方学校所教授的文学和科学。
维果斯基的两个最有影响的思想是支架(scaffolding)和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是青少年独立完成和他们能在成年人和有能力的同龄人指导下完成的差距。维果斯基认为,如果提供的指导在最接近发展期的顶部儿童和青少年学得最好,所以一开始他们需要协助,但逐渐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任务。
支架是指在最近发展区中提供给青少年的协助的程度。维果斯基认为,随着青少年越来越胜任工作支架应被逐渐撤去。当青少年在学习一项任务时,他们需要连续的指导和老师的介入,但随着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老师应逐渐缩小直接指导的数量。这些思想强调的维果斯基理论中社会自然的作用。他认为学习总是伴随社会进程发生,是通过教授人的被教授人的互动进行的。
支架和最近发展区的一个例子被塔农(Tanon, 1994)的一项发现证实了。塔农的研究是关于非洲西海岸的科特迪瓦的迪尤拉(Dioula)青少年的缝纫技巧。制作和贩卖精美的手工衣服是迪尤拉经济的重要组成,缝纫的训练从10~12岁开始并持续几年。男孩子看着自己的父亲缝纫长大,但在青少年的早期他们就自学缝纫。教授是通过支架方式进行的。男孩做一件简单的作品,父亲进行纠正错误,然后男孩改正。一直到正确为止,这是父亲给他一件更加复杂的样式,这样增加最近发展区的上限,使男孩一直接受挑战,并持续提高他的技能。直到男孩的缝纫技巧变得更加熟练,支架就被其父亲撤去。最终男孩有了自己的织布机,但他仍然跟随父亲学习几年,一直到能全部掌握为止。
在发展维果斯基理论中重要的学者是芭芭拉·罗高福(Barbara Rogoff, 1990, 1995, 1998, 2003)。她的引导参与(guided participation)的想法是指当两个人(通常是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或一个青少年)参与到一个由社会评价的活动所产生的互动。当学习发生时,这个指导是“由文化,社会价值和社会成员提供的方向”(Rogoff, 1995, p.142)。这类似于维果斯基的支架理论,除了罗高福在强调社会价值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重要性上更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