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同心一家段鑫星
同心一家段鑫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11
  • 关注人气: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人初显期的认知发展:后形式运算阶段

(2017-01-12 19:33:37)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在皮亚杰理论中,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终点。一旦到达了该阶段,至少是20岁,认知的自然成熟已经完成。可是,就像皮亚杰理论的其他观点一样,这个观点也因研究而改变。事实上,研究表明,认知发展经常在成人初显期显著发展。这个研究引起了形式运算之后的认知理论发展,称为后形式运算阶段(postformal thinking)(Sinnott, 1998; 2003)。成人初显期的后形式运算阶段的两种观点关注了实用主义和反思能力的提前。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pragmatism)涉及到将逻辑思维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约束中来。在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理论中,实用主义已被好几个学者所强调了(Basseches, 1984, 1989; Labouvie-Vief, 1990, 1998, 2005; Labouvie-Vief & Diehl, 2002; Sinnott, 2003)。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了成人正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另一相似点有待确认,那是因为仅有一些数据可以证明他们的理论

根据拉鲍维维夫(Labouvie-Vief, 1982, 1990, 1998, 2005)理论,考虑到显著的差别和逻辑思维与实际限制的差别,成人初显期的认知发展区别于青少年。这样看来,若青少年扩大其逻辑思维应用的范围,他们就会生活得更加高效些。相比之下,成人初显期带来了自身成长意识,这告诉他们,在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时,社会因素和确定因素必须要考虑到。

比如,在拉鲍维维夫(1990)的一个研究实验中,给青少年和初显期的成人看个故事然后要求他们预言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其中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尤其在聚会上容易喝醉的酒鬼。他的妻子警告他说,若他再醉酒而归,她就带走孩子离开他。某天他参加办公室聚会并大醉而归。问其妻子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拉鲍维维夫发现,青少年的回答严格遵循形式运算阶段的逻辑。他们的答案是“妻子肯定会带走孩子离开他”。然而处于初显期成人考虑到了事情的众多可能性。他向妻子道歉并恳求她不要走?她说话算数吗?她有别的地方可去吗?她有没有考虑到这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显期成人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常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模棱两可性,他们坚信有不同的答案,而不是严格按照逻辑去预言。

迈克尔·巴塞基(Michael Basseches, 1984, 1989)提出了与成人初显期认知发展论相似的一种理论。正如拉鲍维维夫的观点,巴塞基认为在成人初显期,人们很少把正式的逻辑思维用到生活所碰到的问题中去。巴塞基发展出初显期成人的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ought)理论,也就是说,他们能在成长中意识到,一个问题常常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两种对立的解决策略或观点各有千秋(Basseches, 1984)。比如,在不知道下一份工作是否满意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必须做出是否放弃他们不喜欢的工作的决定。

有些文化特别能增进辩证思维。彭凯平和尼司彼特(Peng & Nisbett, 1999)提出,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促进辩证思维的,通过倡导统一矛盾、寻求折中。而欧美人们喜欢分化矛盾,运用逻辑找出正确答案。

为论证这个理论,彭凯平和尼司彼特(1999)做了中美大学生的比较实验。他们发现,中国学生要比美国学生更喜欢思辩的谚语。中国学生也更喜欢辩论,包括典型西方逻辑的论据、反证、和完证。除此之外,当两种明显的矛盾放在面前时,美国学生择一弃一,而中国学生能接受这两种情况并试着统一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反思能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