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016-12-31 09:25:38)毫无疑问,最有影响力的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认知发展论是来自瑞士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皮亚杰少年时是个天才人物。与大自然接触中,他形成了早期的强烈爱好。10岁多就发表了关于软体动物的学术文章。
但是,21岁的他在软体动物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兴趣转移到了研究人类发展上。他选择从事儿童智力测验研究,并且,他被孩子们可能给出的不同种类的错误回答激起了好奇心。在他看来,年龄一样的孩子,不仅在正确回答问题上相似,连错误的答案也很相似。他总结说,年龄差别在错误答案类型上反映了孩子们关于问题的各种想法。年龄稍长的孩子不仅懂得比年幼的多,而且与年幼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在皮亚杰60年的研究生涯中,这些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构成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确信: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策略不同,并且,在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中也随之变化(Piaget,1972)。每个成长阶段包含了对世界认知的不同想法。这种阶段性(stage)的认知亦指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可构成连贯的心理结构(mental structure)。一个在特定阶段从某一个角度思考的人也应该想到这个阶段里其他所有角度。因为所有的思考具有相同的心理结构(Keating,1991,2004)。正因为皮亚杰致力于研究认知如何随着年龄而改变,他的方法(以及紧接着他的传统方法下的方法)以“认知发展的取向”(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而著称。
根据皮亚杰理论,自然成熟(maturation)是年龄阶段发展背后的推动力(Inhelder & Piaget,1958)。我们所有人的基因图谱内为认知发展开了张“处方”,它已经为特定年龄特定变化而准备好了。适度正常的环境对于认知的发展是必需的,但影响有限。你不能教一个8岁的小孩那些只有13岁大的孩子才能掌握的知识,不管你的教育技巧有多高超。同样,8岁大的孩子长到13岁时,生物进化的成熟会使他轻而易举地明白一个13岁大的孩子该懂得的事,任何特殊的教育是勿需的。
相比于那些相信认知发展没有内在限制或环境的刺激超过内在影响的学派(Flavell,Miller,& Miller,2002),皮亚杰强调自然成熟的重要性。皮亚杰把自然成熟描述成能让孩子们汲取环境中与他们思维成熟度相匹配的信息和刺激的有利过程,这也是他与其他理论学家的区别之处。对照其他学派者,比如行为主义学派,他们通过奖励强化、惩罚消退习得的行为,而不是把孩子本身看做动因。
皮亚杰提出,行为结构通过图式(schemes)形成,实施和发展的,这种图式是用来组织和说明信息的。对于婴儿,这种图式依据感觉的行动过程,比如吮吸和抓取动作,但婴儿期一过,图式就变得有象征性和代表性,比如语言、想法和观念。
参与图式实施的两种过程主要是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作用,同化作用是指将新知识归纳到已有的图式中进行适应,而顺应作用需要改变这种图式来适应新知识。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在不同情况下经常同时发生,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Flavell et, al 2003.p.5)。例如,一个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当他开始学着吮吸瓶子上的奶嘴可能大部分用的是同化作用和少量的顺应作用;但如果舔舐一个球或者狗骨头时,此时这个婴儿就会较少的使用同化作用,而更多的使用顺应作用。
人们在其他年龄段也是这样,当对认知信息进行加工时,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都会用到。你眼前就有一个例子。在上这门课读这本书时,你会读到一些听起来与你自己经历相似的东西,你会迅速的把它同化成你自己的知识,至于其他信息,特别是你自己文化外的,它将与你从自身文化生活中学到的图式相反,这还将要求你运用顺应作用来拓宽你的知识、了解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