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极的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2016-12-22 09:16:06)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消极的遗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发生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中,因为父母同时为孩子提供了基因和环境。这能够很明显的看出,但是这对于我们怎样看待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拿这对父亲-女儿来举例。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善于画画,现在他是一个商业的插图画家。他给他小女儿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画画用的一套蜡笔和彩色铅笔。小女儿看起来喜欢这些东西,于是随着女儿不断长大,他就给她提供复杂的材料。在她看起来能能够学习的时候也教她一些画画的技巧。当她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她自己已经是一个十分精通的画家了,并为学校俱乐部和社会活动画了许多作品了。接着她进入大学,主修建筑学,继而成为一个建筑师。很容易看出她是如何在绘画方面表现出天赋的,给她一个环境,然后刺激她的绘画能力,如此而已对吗?

没有这么简单。真正的应该是父亲为她提供了一个有刺激性的环境,但是他同时也为她提供了一半的基因。如果用其他的能力来代替绘画能力,比如空间推理能力和优良的机动协调能力,她同样能很好的接受来自父亲的这些遗传。重点是在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中,你很难将遗传的影响从环境的影响中分离出来,因为这两样父母都为你提供了,并且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即通过遗传给自己孩子的基因来不断的加强这种趋向。

因此,你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来阅读这些关于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以及父母的行为被看作是造成青少年特性的原因的研究。还记得第一章中:相关性不是必要的原因!仅仅因为在父母的行为与青少年的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是不能代表父母使青少年具有那些特征的。或许原因是有的但是在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家庭中这很表述的清楚。相关性可以归结为亲生父母与他们孩子间类似的基因比父母所提供的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要大。

最好的解开这种混乱状态的办法就是通过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ies)。这些研究避开了消极的遗传环境的相互作用,因为亲生父母为青少年提供了基因而养父母则为青少年提供了生长环境。因此当青少年与他们的养父母更相像的时候,就有可能强有力地说明了这种相像由养父母所提供的环境造成的,但是如果青少年与他们的亲生父母更相像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基因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对关于收养方面的研究做更详细精确的论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