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模式转换七原则(七)
(2016-09-16 09:22:59)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原则七——用他人需要的方式对待他人,而不是您需要的方式
我们都很熟悉黄金法则——您希望别人怎样对您,您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条普遍法则的历史源远流长。当这个黄金法则中的一些永恒价值观,诸如诚实、正直、尊重等深入人心的时候,它对构建稳定的关系极具推动作用。
然而,正如我们在原则五中了解到的行为模式过度使用一样,物极必反。黄金法则在我们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我们经常会运用它……有时,它也会使我们陷入困境。我们在前面的寓言故事中学习到的“家庭法则”——用别人需要的方式对待他们——在沟通或者共同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时,更加有效。
案例:巴希尔(Bashir)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信息技术部副总监,他想要升级一款组织系统中的软件。然而,一年前,上一任副总监在一个类似的项目中招致了很多争议,最后导致成本超支并且得到了公司高层的反对。和同样的员工一起工作,他们对上个项目记忆犹新,巴希尔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让这个项目顺利进行。
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巴希尔刻意调整了自己与他人沟通模式。他留意他的每一位员工在交流时的行为模式。每次召集一个部门的员工开会,巴希尔都像一条变色龙一样,总能流畅地去适应四种行为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用员工喜欢的方式向他们解释新的软件系统。
当巴希尔这样开口时:“这是一个执行大纲”,他通过公布盈亏一览表直接抓住了D型(支配型)人的注意力。在面对I型(互动型)人时,他马上变得热情四射:“你们会喜欢这个系统的,它是最前沿的……比你们见过的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要棒!”这使他们感到兴奋并且期待使用这款新系统。巴希尔站在S型(支持型)人的角度,向他们透露自己改变的阻力:“我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会充满压力,所以我愿意全程为你们提供无限的支持,以减轻你们的顾虑。”在面对C型(谨慎型)人时,巴希尔用一种试探的语气讲述着他的想法,并且提出了一整套专业完备的计划,他们都兴奋的在PPT讲义上做着笔记。巴希尔鼓励他们意义提问,并且耐心地解决着每一人的疑惑。因此,他们非常确定这个系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设计出来的。
为了让每一次会议都获得预期的效果,巴希尔在大部分时间都跳出了自己的模式。这很值得!他为这个新系统找到了一群支持者。与巴希尔开完会后,D型(支配型)人拿到了盈亏一览表,I型(互动型)人倍受鼓舞,S型(支持型)人完全放心,C型(谨慎型)人也了解到许多他们想要知道的细节。这次软件升级项目的实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轻松愉悦的。
正如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说:“真理的相对面或许是另一条真理。”黄金法则和家庭法则也同样如此。它们都提倡我们尊敬差异,尊重他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