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
(2016-04-15 09:38:00)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传统代表过去的观点、需求和感情,是种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自从胚胎学表明过去对生物进化的巨大影响以来,生物科学也发生了改变。当这个观点被广为接受的时候,历史学便会发生变化。到目前为止,这还具备充分的代表性,很多政治家仍然没法跟上世纪的理论家相比,他们相信社会能够跟旧时代瓦解,能完全根据理性的指导重建。
一个民族,如同每一个其他生物一样,可以在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只能由缓慢的遗传积累有所改变。
是传统在支配人们,尤其是群体中的人们。任何情况下,群体对他们传统所能产生的改变,正如我不断重申的,也仅仅停留在名称或某些外部形势上。
这种情况无需遗憾。没有传统,一个国家的精神和文明不可能形成。所以人类自形成后的两个主要关注点,一是创造一个传统架构,二是当这些传统价值使人类筋疲力尽时,他们又设法破坏它。文明离不开传统,而没有对传统的打破,就没有进步。最困难的是如何在稳定和变化之间求得合适的平衡点。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根深蒂固,它就不再能变化,比如像中国一样,不能进步。暴力革命在这种情况下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要么是打碎的链条重新链接在一起,要么是过去的传统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发生变化;要么是零散的部分依然各自为政,然后很快形成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对于一个民族最理想的结果是保留其传统体制,改变它要通过潜移默化方式逐步实现。这个观点很难实现,古罗马和现代英国都深有体会。
准确地讲,是群体最固守陈规,极其固执地反对变化。这尤其体现在种姓制度的群体中。最狂热的反叛其结果往往仅仅是变换了一些名词或术语,这说明了我一直坚持的观点:群体有保守精神。上世界末,面对被毁的教堂,被流放或杀戮的牧师,人们可能认为,旧的宗教完全失去力量,可是几年时光过后,鉴于普遍需求,被废除的公共礼拜体系不得不恢复。
暂时被消灭的旧制度,又恢复了往日的影响。
没有更好的例证可以阐释传统在群体心中的重要性。最有影响力的偶像不在庙堂里,最残忍的暴君不在皇宫里,他们都很轻易瞬间崩坍。而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主宰却是安全的,不会轻易地被改变,仅仅随着世纪更替而发生些许变化。